第6页

必须使得转速,吃刀深度以及切削速度这切削三要素完美匹配,只有这样,才能够又快又好地完成工件的加工。

初生牛犊不怕虎,没有退出的五个年轻车工自信满满地开始了他们的工作。他们认为,这简直是没有要求的活,分分钟就完成了。

而杨得志则是满脸严肃地调整他的车床,他知道,有的厂里面八级车工的考试就是车细长杆,但是要求是不用跟刀架。原来在厂里,他根本就没有机会去挑战车工的终极考试,这下,他还是想要试一下,至少不能让那个毛孩子给看扁了。

这个时候的杨得志,根本就没有想过,王庆丰为了自己的面子,在云非面前把自己说成是八级车工的事情。如果他知道,估计打死也不会去跟云非比拼。

云非却随便选择了一台看起来最破烂的机床,围着他看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这可是厂里精度最差的一台车床,还是五几年苏联老大哥支援过来的老设备了,误差几乎要达到一个毫米了。在工厂里面也就仅仅是用来拉毛坯,对工件进行粗加工。

云非选择这台设备,要么是对自己的技术相当自信,要么就是本来就只是作秀,到后来要是车不出来,就说设备的毛病就是了,看样子这毛孩子还真有那么一两把刷子。

云非花了起码两个小时来调试机床。当然,他调试的参照物就是自己的那根用来跟其他人比赛的工件毛坯。这两个小时,围在他使用的机床外面的数十个人都是议论纷纷,大多是认为他在装模作样,不过那七名从国营厂出来的三四十岁的车工就不这样认为了。

在干精度比较高的活的时候,必须要对设备的性能把握得相当清楚,否则一不小心,工件就废了。

最后,云非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第一个完成了他的工件。最后经过厂里大部分工人的检查,一致认为这是一件合格产品。误差只有004毫米,完全在公差范围内。表面粗超度完全超过16。

“靠,要是早知道最后精车用切刀横刃挤压,然后在用砂带磨,老子成了八级车工也不至于下岗呀!”

“真td牛逼,一夹一顶都能够把这活车出来,不佩服不行呀,真不知道这娃的技术是如何练出来的。”

“就是,居然车十多二十大的工件用这么低的转速,真是长见识了……”

……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到最后云非工件加工完之后,几乎所有观看他加工的车工都觉得自己以前的见识太少了。八级车工的考试本来就不多见,他们很少能够看到。

云非完成的时候,只剩下杨得志还在满头大汗地忙碌,其他几个年轻车工已经放弃了。他们连跟刀架都不会用,不用跟刀架,刀子还没有挨着工件,就把刀尖给打了。甚至有个倒霉孩子居然把工件给飞了出来,所幸没有伤到人。

云非没有理会杨得志,在三十多名车工以及学徒满脸崇拜的注视下向着食堂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