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败军之将是否堪用

“分人?”李孟羲抬头看着刘备,眉头微皱。

“对,分人。”刘备点头,“看为将之人,是勇毅之人,还是无胆之辈;看其是否与我军中之人有怨,是否与敌军军中之人有旧;再看此人是否有家眷亲属在我军中,若其孤身一人,了无牵挂,或敢临阵倒戈,不得不防。若是军中有其眷属,则无有此忧虑,可委以重任。”

刘备把自己所想,娓娓道来。

史上刘备有识人之能,还真是如此,听刘备这么分析下来,李孟羲大为受教。

刘备的分别从性格,人际关系,还有利害三个不同的方面,分析一个将领是否会临阵倒戈。

懦弱的将领,比勇敢的将领倒戈的可能性更大;如果一个将领跟军中其他人有矛盾,而这时敌军军中又恰有一人是此人军中相交甚厚,那么这个将领也有可能临阵倒戈。

不仅是人际关系的矛盾,假如败军之将逃了回来,被打了几十军棍,或是被破口大骂了一番,纵然和别人没什么矛盾,也可能因为这几十军棍心中有怨。

打仗这件事,搏命的勾当,战场上刀剑无眼,纵然是打了败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李孟羲自付,若是自己领兵打仗,奶奶个腿了,拼死拼活厮杀半天,然后好不容易死里逃生逃了回来,老子水还没喝一口呢,你他娘的打老子军棍。李孟羲觉得,自己遇到这种破事会很不爽,当然会反他娘的。

以己度人,李孟羲认为自己忍不了,为了防止别人也忍不了然后倒戈反水,李孟羲认为对待败军之将,不能立刻处罚,不仅不能立刻处罚,反而还得先端茶送水,好吃好喝的让他歇歇再说。

这即是对刚从人头滚滚的战场上下来的厮杀之将的人文关怀,而且这个时代信息传递速度也慢,对败军之将的处理,还需要时间去摸清是敌军势众,败阵是情有可原,还是因为主将玩忽职守,还是能力问题,贸然处罚不好。

李孟羲认为,如何对待败军之将,可以就此立定个章程,并推广全军,以为永例。

毕竟,不是谁都像李孟羲这么聪明,也不是谁都像刘备那样洞悉人情事故。

日后铺子摊的大了,几万十几万的军队,总会出现有些主将能力不足或者就是缺心眼,人家虽说是败阵败退下来了,但拼死拼活的,你不说两句安慰的话就算了,还打人家。遇见脾气火爆的愣子,直接就火并了狗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