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页

这两位奥斯曼帝国的高官也和克塞姆苏丹一样,并不是土耳其人,而是来自苏丹亲兵耶尼切里军团的外族人。

虽然后世的历史学家提及奥斯曼帝国的停滞和衰败时,总是要把奥斯曼的近卫军制度拿出来批斗一番。

但实际上,能够从耶尼切里的童子军营一步一步晋升到帝国议会成员这样的高位,必然都是一些在军事和政治上都相当突出的人物。奥斯曼帝国可以维持那么长时间的强盛,就说明这套从耶尼切里军营里的“外来和尚”当中选拔人才的制度还是成功的。

要不然能用什么办法选拔人才?

从奥斯曼帝国腐朽的贵族中挑选人才吗?还是学中国,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考什么呢?

当然了,一个比较好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也不等于可以避免奥斯曼帝国的衰败。

因为奥斯曼帝国就是一个必须要不断进行军事扩张才能维持强大的国家——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小亚细亚腹心之地有限的资源、土地,都决定了帝国必须不断获取增量的财富才能维持。

而不断获取增量,就意味着奥斯曼帝国将会到处树敌!

同时,奥斯曼帝国的敌人们也会抱团取暖,联合起来对付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在欧洲,哈布斯堡帝国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抗奥斯曼帝国的需求所推动的。

而在东方的印度洋方向上,无论荷兰、葡萄牙、英格兰、西班牙这几家斗得多凶,将奥斯曼帝国排除在世界贸易体系之外,都是他们的共识。

与此同时,伊朗和印度的蒙古帝国也不是奥斯曼帝国的朋友,虽然他们都相信同一个真主,但是伊朗信的是什叶派,而奥斯曼是逊尼派,自然水火不容。至于印度的蒙古帝国……守着个吃用不尽的聚宝盆,当然要防着奥斯曼帝国来抢食了。

所以这个奥斯曼帝国放眼环球,居然没有一个朋友,混成这样也不容易啊!

而突然走向海洋的大明帝国,好像有成为奥斯曼帝国朋友的潜质啊!

“你们觉得中国皇帝可以成为苏丹的朋友吗?”女苏丹问。

“能,我的陛下。”大维齐尔艾哈迈德·梅莱克帕夏给出了肯定的答复,“我想,我们和中国没有任何利益上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