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页

有现成的桥可走,不必摸着石头过河。

东印度公司在欧洲各强国招募去往大明淘金的人才,也是提高大明知名度的绝佳机会,此举可以让越来越多的欧洲知识分子知道,大明是个强大、富庶、尊重人才的国度,去大明工作,可以获得他们梦寐以求的物质和精神所需。

这也是大明内阁在制订招揽人才计划时的预先布局。

千金市马骨。

这个巨大的广告效应导致了越来越多欧洲各类人才对前往大明趋之若鹜,数年之后,欧洲各国政府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之后,不得不采取措施严格限制人才流失状况的持续恶化,而各国政府的相应举动最终引发大明帝国的强烈不满,一场因争夺人才而引发的巨大危机已经悄然萌芽。

而现在,为了吸引更多人才,打响大明朝廷善待人才的名气,户部特地拿出了两万金币。

这可以算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名义,在全球大规模招收人才的行动,此举在欧洲各国引起的反应直接影响了往后数百年的世界格局和走势,也是大明迈向世界巅峰极其重要的一步。

之前荷兰以及东印度公司方面,虽然也时常从欧洲聚揽一批各种各样的人才送到大明,但总体规模上属于小打小闹,甚至有些偷偷摸摸的意思。

自从明荷海军联军大胜另一海上强国英国、大明陆军先后两次完败西班牙军队之后,大明帝国的强大已经被欧洲强国所认知和接受,荷兰和东印度公司也跟着腰杆子停了起来,所以才有了接下来的公开招募事宜。

看清了形势的东印度公司借机在欧洲各国开设办事处,公开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力,在各国市场大肆倾销大明各种商品,并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这种行为引发各国贵族政要的强烈嫉妒,也为后来欧洲各国联合起来攻击荷兰埋下了祸根。

公开引进人才的计划已经实行了四年多,之所以大明首座师范大学还未正式创建,并不是引进的人才数量过少的原因,而是因为语言和教材的问题。

四年中,已经有大约一千名教育体系里的各级人才来到大明生活,期间有数十人因水土不服或者其他突发性重疾不幸离世,但绝大多数人还是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并且对现有的生活非常满足。

但这里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这些教师型人才来自各个国度,比如法国、英国、普鲁士、葡萄牙等,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使用母语,并且日常所用的教材也是有着不小的差异,想要集思广益,突破语言和教材的差异,编出一套汉字数理化教材来,其中的难度和艰辛可想而知。

在这个时候,当年遭受众多非议的那批派往欧洲各国留学的四百名少年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四百人中,有不少人精通两种以上的各国语言,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在方以智和郑芝凤的组织协调下,经过四年多各方的艰苦努力,一套成熟的汉字教材终于几近完成。

等到崇祯二十四年八月,随着北京师范大学的成立,这批教材将会被用在第一批师范学院的学习上,而这四百名已经长大成人的少年,也将成为北京师范大学首批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