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粮时,踢斛淋尖、大斗进小斗出,这两种恶劣方法最直接的影响是,既加深了农户的负担,又间接造成了农户对官府的仇恨感,等到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一旦遇上天灾人祸,百姓常年受剥削下积攒的愤怒爆发出来,对整个社会造成的破坏力是十分惊人的。
为了彻底改变这种对百姓的伤害,早在崇祯十八年时,朱由检便已下旨,各地官府在收取公粮时,全部用地秤称量,全面禁止使用容器收取赋税的方法。
也就是说,此后各地收取赋税时,以粮食重量为依据,而不是以斛斗是不是装满为标准。
这道圣旨一下,各地官府中,以踢斛淋尖这一特殊技能而洋洋自得的那部分衙差恶吏,从此再无施展的平台。
所谓的踢斛淋尖,就是指用脚踢动装满粮食的斛斗使米粒密集充实以便再装,等到粮食装平斛斗后继续装成锥形而使米粒淋漓下滑,这样一来,农户明明只需缴纳一石粮食,最后却被迫多交了三五斗。
别小看这每户三五斗,累积起来,一个县一季夏粮会多收多少粮食?
多出来的这些粮食会卖给粮商,所得银钱自然就会被官府的老爷们分润了,这可是好大一笔收入。
这种恶行对百姓的伤害是最直接的,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抢劫,百姓们对此都是敢怒不敢言,而个别人这种损公肥私的做法,却让百姓们把矛头对准了朝廷。
无数例子证明,历朝历代的皇帝、朝廷出台各种惠民政策,在具体落实时却变成了扰民、害民之策,而那些制订政策的老爷们对此却是一无所知,高高在上、伸手可摘白云的他们,以为这个天下就如同自己想象和规划里一般无二,哪知道底下那帮孙子已经把老爷们的根脚差不多给挖断了。
朱由检对此深有感触,所以才有了锦衣卫和御史下沉到县,并成为地方常设机构的新机制,正是在这种新机制的有效监督下,朝廷的各项大政方阵才得以落到实处。
这其中,锦衣卫百户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御史的监督对象主要是地方主官,因为人手太少的缘故,他们没有精力对整个地方官府进行全面监督,并且由于同属文官系统的缘故,在某些不太严重的问题上,很多御史采取了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放任地方官员打一些擦边球。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这就是大明官场的生态环境。
只要不是政见不同的死对头,大家都会给对方留个面子,避免直接撕破脸后造成的种种后果。
都是给朝廷办事,大家份属同僚,没必要太过分。
但锦衣卫就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