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页

本来以他的意思,是想着仿照巴黎、伦敦、慕尼黑等欧洲城市解决内涝的措施和方法,来对大明城市进行改造的,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这种改造目前来看暂时行不通。

而内阁拿出的方案是最符合当下实际情况的,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来之前,这个充分考虑了以大自然自身功能来有效化解水患的方案无异是最佳,也是最为环保的。

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事关千万民众,所以切不可目光短浅,孙传庭等人懂得借鉴古人,并根据现状予以补充完善,这才是重臣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也体现出内阁诸人的施政能力还是非常过硬的。

在对一些细节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后,朱由检批准了这份大明治理城市内涝的总体方案,内阁将会把这个方案下发各地官府,然后再由当地官府根据各支实际情况,在详细考察后拿出预算和施工时间,上报京师后再由内阁、户部、工部审验,之后再将银钱划拨各地。

这项庞大的城市改造计划已在崇祯二十年下半年开始实施,最先开工的是南方诸多城市,由于北方大部分地区还处在半干旱时期,所以江北城市改造工程将会稍后展开。

这项工程总体完工时间大约需要十年左右,据户部做出的预算方案来看,需要花费一千五百万左右的银币,动用雇工人数暂时无法统计,但应该不低于数十万人。

十年,一千五百万银币,每年支出一百五十万,这点银钱与工程完工后产生的各种效益来比算不得什么,民生工程不能只看当时的投入,但凡是有一定眼光的朝官们都会看到其战略价值。

水利、内涝这两大工程陆续开建的同时,官道拓宽硬化的工作也一直没有停止。

第八百二十一章 基建狂魔、满八旗集体改姓

早在对建州灭国之战前,朱由检就已经下旨,对京城到山海关的道路进行了拓宽平整,以方便粮草物资运输,加快大军通行速度。

崇祯十一年剿灭满清政权后,连同战俘、包衣在内的二十万人被用在山海关内外官道的彻底修缮扩建工程中。

伴随着沿途三座水泥厂的开建,经过长达六年的努力,京城至山海关不算宽敞的官道,最终被改建为宽约五丈(约合后世十五米)、总长度约为六百余里、路面全部水泥硬化的大道,这就意味着,从此之后,朝廷对东北地区掌控力得到了极大加强,关内关外商品流通属性也得以充分发挥和释放。

在这六年中,因为疾病、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二十万修路大军中,有五千余人亡故,剩余人员则变成了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基建队伍。

这条有战略意义的大路竣工后,经过甄别和审查,十万名包衣被留在了关外,除了一部分有家眷亲人者被发到所属地外,其余的五万余人组成若干支施工队,继续修建辽宁行省各府州县之间的道路。

与之前服劳役时只管饭食不同的是,从此以后,他们已不再是以劳动改造者的身份参与到工程中去,而是以隶属工部营缮司筑路队的身份进行劳作,每月也都会领取到相应的报酬,也就是说,朝廷已经将他们视作了真正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