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页

“我皇何须自责,身为人臣当为君之所谋拾遗补缺,此亦为臣之道也!况大尹之策确乃上策,仅是所选时机有所差池而已。臣以为,若锦州之敌不退的话,明年春日之时,便依大尹之策施行便可!”

八面玲珑的杨嗣昌可不愿轻易树敌,尤其是对朱由检所看重之人。既然皇帝将陈奇瑜从地方召到京师任职,那肯定是对其所为甚是认可。据他所知,陈奇瑜虽然才干政绩颇为突出,但在朝堂之内却并无盟友,若是他将来与自己同时入阁,那现在提早结个善缘,将来在内阁中遇事也能相互呼应一下。

陈奇瑜冲着杨嗣昌拱了拱手以示承情,杨嗣昌考虑到的问题他也早就有过分析,对于仪容甚佳的这位本兵,陈奇瑜并无恶感。

而根据杨嗣昌的观察,皇帝除了对温体仁青眼有加之外,对其余的两名阁老张至发和王应熊可谓是发自内心的厌恶,这两人致仕是早晚的事。皇帝留着他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建州问题还未解决,朝堂需要暂时的稳定,等建州之事解决掉之后,这两人会马上被皇帝打发回家养老。

皇帝去年曾经打算增补阁臣,但因督察院两位大佬都在外地办差,皇帝觉着那样对两位制宪有失公允,所以才暂时搁置起来。

若是明年能够给建虏以毁灭性打击,大明内外的局势彻底稳固之后,增补阁臣便会被提上议事日程。

据皇帝所言之意,阁臣员数将会增加到六至七人。温体仁圣眷未衰,留任已成定局,而张至发、王应熊应该会一起致仕,那样的话内阁就会空出至少五个名额。

杨嗣昌早就分析过,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这三人入阁是板上钉钉之事,并且也无人会提出异议。

流贼就是在这三位重臣的持续打击下才最终土崩瓦解的,这等挽大厦于将倾的大功无人能比,入阁也是顺理成章。

剩下的阁臣候选人,自己算一个,礼部尚书张国维算一个,陈奇瑜算一个,若是七名阁臣就正好,若是六名,那就是三选二了,但杨嗣昌相信,皇帝会让自己和陈奇瑜入阁,张国维将会靠边站。

“启奏圣上,既是今年无法发起与建虏之会战,且沙后所之兵营仓房尚未修建完毕,那臣建议,秦军、川军抵京后直接进驻京营与勇卫营之营地,修整之后便可正常日间操演。所需兵刃、甲胄、器械亦可就近与军器监得以补充,日常亦能与勇卫营车营进行合演,以便彼此熟悉,找出其中之失加以改进,待来年大战将起时提前月余出关!”

兵部右侍郎李致远进言道。

本为宁远分守道的李致远得到了洪承畴的大力举荐,被朱由检特简为兵部右侍郎一职,替代因病致仕的原侍郎王逢时。

洪承畴赴任蓟辽时,曾与宁远歇息一晚,在与李致远详谈过后,不禁对其出众的才华大为激赏。考虑到自己将来回到朝堂后急需有人互为奥援,而现下正郁郁不得志的李致远正是最好的人选,在一番交心之后,洪承畴果断的向朱由检举荐了这位干才。

在经过锦衣卫的详细查访后,朱由检对洪承畴举荐的这位干才也是相当认可,再加上其在关外数年,对于边事熟稔无比,正巧王逢时致仕归家养病,兵部右侍郎出缺,这才有了李致远一飞冲天的机会。

李致远从一个无人搭理的从四品闲职,一下子升到炙手可热的正三品高位,心里对洪承畴的感激之情自是无以言表,从此他自是将洪承畴视为了再生父母,而洪承畴除了原先的故旧之外,在朝堂上也终于有了真正的门下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