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找不到合适的重臣来当征北护军……谁最高兴?
杨仪。
长史是个大管家,管的多管的宽,不论在内在外都有高影响力,可终究没有硬军功。
没有硬军功,那就很难封侯,不封侯,就很难融进现在的汉军主流阶层。
长史一职不能吃一辈子,而硬军功可以吃一辈子。
杨仪眼巴巴就等着兼任征北护军的那么一天,如果把廖立挪过来,杨仪估计得瘦一圈。
资历上庞林能压制杨仪,不算资历,就凭庞林跟杨仪的亡兄杨虑是好朋友,就能压住杨仪。
廖立也能压住,年龄大五六岁,资历、人脉就大一圈;廖立做侍中时,杨仪是尚书,廖立有出谋献策的决策权,杨仪只有观政、学习的份儿。
所以资历上,廖立能压住杨仪。
可杨仪在北府资历深,兼任护军勉强能调解纠纷。杨仪可以办到的事情,为什么要找一个北府之外,缺乏军事威望的廖立来?
而杨仪待在北府,也存在屈才现象。
他的后勤、统筹能力十分出众,北府军吏的计算能力也不弱。
如果杨仪一人等于五十名计吏的效率,可北府不缺计吏……哪怕一名考核上来的少尉队官,也有基本的算术能力。
刘备、诸葛亮、关羽身边都缺杨仪这样的高效率统筹人才,杨仪留在北府不仅一身本事缺乏发挥余地,长期不用,可能计算能力会退化。
诸葛亮身边有司盐校尉兼蜀郡郡守的长史王连,杨仪堂堂北府长史,去相府,怎么也要当个长史才行。
刘备身边的尚书令刘巴已经病重,可还未卸职,刘巴与杨仪存在极大私人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