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真的表现得极有深度、内涵和才气,那么文艺女就会变相的忽略你的长相、年龄和贫穷。
这是对付那些爱幻想的少女的不二法门,而苏菲·玛索这种自觉有内涵有追求的文艺范少女,只要投其所好,就更加好忽悠了。
香港这边就有一对列子,刘嘉良两年前娶的娇妻翁婧晶比他小20岁。翁婧晶嫁给刘嘉良可不是为了钱,因为她家里本来就是经商的,自己也是个很有前途的演员。翁婧晶从14岁就崇拜爱慕刘嘉良,等到她成年时刘嘉良都快50岁了,仍旧在刘嘉良离婚并把财产全部留给前妻和儿女后嫁过去。
加拿大歌手席琳·迪翁,12岁的时候遇到后来的丈夫,两人之间相差26岁,但她的丈夫患癌后仍旧不离不弃,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里患病的老头子。
要不是康剑飞的话,苏菲·玛索在几年前就被那个波兰老男人给骗得晕头转向了。不过多成长了几年,苏菲·玛索比以前稍微要成熟一些,至少不会把钱视若粪土——前两年她一直在辛苦地赚违约金想要离开高蒙公司。
身体随着音乐的旋律而摆动,苏菲·玛索双臂勾着康剑飞的脖子,额头也与低头的康剑飞抵在一起。两人互相都很感受到彼此的呼吸,苏菲·玛索的身体变得有些酥软,只能用聊天来转移注意力,她问道:“康,听说你写了好几部小说,你嘴欣赏法国的那位文学家?”
见鬼的法国文学家,康剑飞这个半文盲对此一窍不通。他绞尽脑汁终于想起一个雨果,接着又不确定雨果是不是法国人,有可能是德国人也说不定。
康剑飞本想用一句话搪塞过去,不过脑袋灵光一闪,突然想起以前在北电念书时看表演系学生排的一出舞台戏。
“我最欣赏巴尔扎克。”康剑飞装逼地做出一副高深的样子,“我讨厌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关注人民悲苦和社会现实的巴尔扎克,在我眼中才是真正的文学大师。”
“巴尔扎克确实很伟大,《人间喜剧》一直是惊世杰作。”苏菲·玛索赞道。
康剑飞暗道好险,苏菲·玛索没有继续深入交流《人间喜剧》,显然她对巴尔扎克也了解不深。
既然苏菲·玛索也不懂巴尔扎克,那么就轮到康剑飞发挥了,他大胆地借巴尔扎克来包装自己的深度:“我认为所有的艺术都应该贴近现实,正如《人间喜剧》那样,电影也是如此。就拿法国电影来说,先锋派电影创立的目的是想通过电影的形象与运动型,去扩大、挖掘电影的可能性。这在世界电影发展之初是非常有价值的,各国的电影艺术家都在做此尝试,后来的法国新浪潮运动,也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可先锋派电影为什么没有传世名作?因为其推动着都是一批画家、诗人和音乐家,他们创作先锋派电影的时候,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和目的,以形式出发拍摄电影。这样拍出的影片会是什么样子?那就是除了导演之外,很少有人能看得懂他到底在影片中想表达什么。法国的电影新浪潮运动也是如此,前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但发展到后来,许多导演开始走火入魔了。比如……”
法国什么文学什么的,康剑飞绝对是一窍不通,但法国大致的电影史他却有所了解,自然而然地将话题引入自己熟知的领域。
相比起来,苏菲·玛索对法国的电影史就属于一知半解了,她平时接触认知的都是新浪潮运动以后的法国电影,再往前的先锋派电影太过遥远。
康剑飞继续讨论起先锋派中“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分别评论着这些派别对现代电影的影响。
苏菲·玛索问起法国文学,本来是想聊一下她的偶像罗曼·罗兰,哪想到话题被康剑飞扯到电影上了。不过她对这方面也比较敢兴趣,不时地提出一点疑惑,很快就得到了自己想要或不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