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页

最终,却见鲁肃突然站了起来,对着陶商拱手道:“太傅,其实目下的状况,看似混乱,实则也易思之。”

就大局观而言,鲁肃的眼光在这五个人当中首屈一指,就连郭嘉也未必有他强。

“子敬何意,请细言之。”

鲁肃沉稳的走到帐篷内的皮图前,对陶商道:“我军目下需要镇守的大型口岸有二十多处,骤然之间被袁绍急攻,表面上看似势危,实则并无大碍。”

陶商奇道:“为何?”

鲁肃整理了一下思路,道:“袁绍兵多,这诸多的口岸一时间被齐攻,仓促之间难免会有差错,诸将都立下了军令状,一时之间怕立不住脚,惊慌求援也是在所难免,但只要挺过这一段时间,便应无大事。”

说罢,鲁肃挨个轻点着皮图上的各处战略要地,道:“而且我方虽然需要镇守多达二十处要冲,但即使有一些被攻下了,但北军渡河之后的进击地形若是不佳,贸然进兵,则很容易孤军深入,犯下兵家大忌,所以有些地方看似危机,实则丢不丢倒也关系不大,除非我方全面崩溃,但这却不甚可能。”

一听这话,摇摆着白羽扇的诸葛亮猛然一醒,道:“有理!”

现在的诸葛亮年纪还太小,视野未开,尚不及鲁肃的大局观强,但他毕竟是历史上提出隆中对的卓绝人物,潜意识里,那股还未曾开发的大局观意识还是颇强的,只要稍加引导,便能思虑通透。

因此,第一个反应过味来的还是诸葛亮。

诸葛亮起身道:“依照子敬兄的意思,眼下之急,我军只需要谨守住几个适合进兵,其港地前后连贯,容易被彼军连成一片的要地便是,其余的口岸就是失了,在没有驰援之下,袁绍也断断然不敢进兵,是否?”

鲁肃感慨的言道:“孔明深知我也。”

诸葛亮摇摆着羽扇,走到皮图前,一个劲的盯着皮图来回看。

“甄城,历城,石泉,夷安,高密!只要能够守护住这五地,便足可保全其余的诸路了。”

鲁肃感慨的点了点头,心下佩服诸葛亮的举一反三之能。

这小弟真奇才也,只消稍加提点,便可如此多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