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这些捕风捉影的花边小报到底是真是假,既然能够让他们察觉到点儿风声,那就说明这件事并非完全是假的。
宇文赟如此丢脸的表现,让宇文宪一直以来深以为耻。
现在抛开一切不说,让宇文宪跑到建康府去和他的好侄儿做邻居,还不如直接杀了宇文宪呢。
不过大汉在安置宇文宪的条款上提出这些要求,也并非预料之外,宇文招尚且还可以接受,难受就难受呗,自家兄长既然都已经打算低头和谈了,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更何况这些还是有回旋余地的。
不说别的,单纯就是这保留王爵和俸禄,易地而处,假如自己是皇帝的话,宇文招可能就答应了。
仗都已经打到这个份儿上了,还不投降,等死么?
可惜宇文招不是皇帝,这些条款能不能答应也不是他说了算的,但是他还是敏锐的注意到,条款之中和自己有干系的就只有一条。
“所有仍在周国之宇文氏皇族剥夺一切封爵,抄没家产,与黎民无二,各州县以大汉百姓待之,一视同仁。”
荒谬,荒谬啊!这不就等于北周投降之后,自己这个堂堂赵王就变成平民百姓了么?
大汉会如何处置周人亲王,这个宇文招之前也曾经揣测过,实权肯定是不用想了,甚至虚衔恐怕也不剩下几个,大汉在公侯爵位册封上非常苛刻,除非有大功在身的,比如萧世廉、裴子烈这种,其余的一般只有老臣才有封侯的机会,这和曾经两汉时期的“公侯定数,大功方封”相差无几。
当时两汉初年,封侯三十六,有一个人得到爵位,就有人失去爵位,从而遏制公侯的大量增长。
但是现在南北朝乱世之中,谁把这当回事?
公侯封赏,早就已经烂大街了。
南朝尚且还好,没有那么夸张,以武将为例,大多数武将也得从杂号将军上打转好几回才有机会升为左右卫将军,再进入朝廷中枢。而北朝,自从东西魏开始,原本就泛滥的封赏更是因为双方之间对权臣的拉拢而一发不可收拾,长安、邺城大街上,掉下一块砖就有可能砸死一个开府或者大将军,随便进个宅子就可能是哪家上大将军、柱国的家产。
没办法,只要是个说的上好的将领,其嫡系子嗣往往都会加上开府、柱国之类的称呼,曾经的北周开国“八柱国”恐怕也没有想到,这几乎象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荣誉,只过了一代人,就变成烂大街的东西了,家家户户谁没有个开府、柱国,那都不好意思见人。
柱国、开府这种册封外姓的如此,册封自家皇室子弟的王爵亦是如此,帝王兄弟和子嗣都是亲王不说,孙辈也全部都是郡王,而且这些都是没有实权但是有封地俸禄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