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页

乘龙佳婿[校对版] 府天 2253 字 2022-10-24

父皇甚至对他说,已经记不清庐王的脸,而哪怕再努力地回忆儿时兄弟俩相处的点点滴滴,也只能想到几个非常贫乏的画面。每次想到父皇说那番话时的惘然,三皇子就觉得分外惶恐,甚至有些忧惧。

因为成为太子而不得不尽力显得早熟的三皇子,他心里甚至隐隐有一个不能告诉任何人的念头。他不太想长大,甚至希望父皇长命百岁继续这么下去,他只要做一个小太子就好。

三皇子很惶惑,张寿和楚宽都看得出来。然而,两人谁都没有针对这一点给出什么建议。张寿是希望三皇子这样的赤子之心能够多保持几年,而不要立刻就变得世故而敏感,至于楚宽……他却有自己另外的想法。

不论如何,张寿带着江都王去探望四皇子和张琛这一点小事,只在相关人士那里激起了小小的波澜。受到更大关注的,是公学连续五场讲学结束之后,葛雍再次请了五位名士过府,然后,精彩的戏码来了,一群宗室竟然突然齐齐登门,然后群起诘难。

虽说本朝宗室的地位和历史上大明中后期养猪似的宗藩制度不同,更多的是类似于唐时的宗室制度,但是却加入了宗室子弟可以科举这一条。除却不能跻身内阁,不能出掌军权,其他的官儿都可以出任。反倒是凭借出身就能一辈子被朝廷养猪,这种幸福生活是没有了。

所以,这一次聚集在葛府的都不是那些饱食终日的宗室子弟,而是曾经出任过地方官又或者六部司官,属于太祖皇帝的直系子孙,学识和能力全都颇为出众的一群人。

于是,起初名士们还有人自恃学问和名声不以为然,可应付了一会儿就已经提起了十万分精神。但是,谁都没想到,这宗室诘难的一幕压根就只是个障眼法,皇帝竟然悄然隐身其间。毕竟,无论阎禹锡还是陈献章,全都没见过这位刚过中年的天子。

而皇帝私底下对这些宗室许下只要谁能驳倒一个人,就给这些等缺的宗室选最好的美缺这一承诺,这更是让几个宗室都如同打了鸡血似的。毕竟,就算是进士出身的宗室,面对文官们的默契打压,想要最终跻身上流,依旧是只有少数极具才能者方才有幸。

在这些慷慨激昂的宗室掩盖下,收敛全部锋芒,不怎么出声的皇帝,那自然是毫不起眼。然而,要是这位天子就这样安分守己听完全程,然后在事后再根据观察到的情况筛选出合适的东宫讲读官,那么……那也就不是以任性著称的当今天子了!

最初仿佛只带耳朵不带嘴巴的天子,在旁观了好一阵子之后,终于开口问道:“敢问各位先生在张学士婚礼时刚刚好好云集京城,是真的这么巧,还是因为之前召明书院岳山长等四位山长应召上京,如今三个都成了东宫的老师,各位也想效仿一下?”

此话一出,五个名士当中,至少有四个遽然色变,其中便包括陈献章,最后一个阎禹锡则是面沉如水。而瞧见其他宗室都一时闭嘴,仿佛是唯这个刚刚一直都不显山不露水的中年人马首是瞻,此时众人虽见此人笑吟吟的仿佛很随和,心情却都糟糕得很。

而在别人斟酌之际,陈献章却第一个开口说道:“我是应前国子监大司成的举荐上京的,正好一个学生应试明年会试,于是便一起启程了。在我动身之前,召明书院岳山长早已应召启程,要说我心中并无想法,那自然是虚言,但要说有我可取而代之的念头,却也不切实际。”

“岳山长精于农科,我也曾经去召明书院请教过,所以我知道,他能教授太子殿下的,我绝不可能胜任。至于儒学经史,我虽有自信,但这是听凭上择之事,未曾听说有毛遂自荐的。对我来说,昔日我在国子监时,大司成是我的老师,如今他举荐我,我不能推辞。”

“毕竟,我也曾经领过廪生和监生的钱粮,也考中过举人,家中如今总共有百亩田地可以免赋税,出外往往能因此得到驿站和官廨的优待,总不能因为只图自己清闲,亏欠了朝廷的多年贴补,总该做一点事。毕竟,我能在乡间教书育人,也多亏了功名的荫庇。”

皇帝见其他人听着面色各异,他就饶有兴致地继续问道:“那么白沙先生的所谓做一点事,想必也不是说,哪怕朝廷不重用你,而只是用你做一个小吏,你也愿意一辈子沉沦下僚?”

这个宗室怎么说话那么尖刻?这是阎禹锡以及其他三位名士此时心中最大的念头,当然也很庆幸不是自己先开口,当然也有人更庆幸的是陈献章既然把话说满,那么这位学问精深的名儒,跻身慈庆宫的可能性应该就很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