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这玩意我带回来过好几次,也托别人带回来过几次,但种出来的结果都不怎么好,远不如那些番茄花生之类的东西。”
他却也坦诚,索性历数自己的一次次失败:“有一次都是因为船在海上漂的时间太长,最后到沧州的时候已经误了播种期,种下去的时候,这棉籽根本就没动静。”
“一次是种得太密了,好多棉桃都没法打开,于是产量稀少,结出来的棉桃又小又轻。我琢磨着,估计是日照不够的关系。”
“一次是好不容易种出了棉花,收成还凑合,我请人轧棉之后就发现,那棉绒又细又长又韧,确实是好东西,比咱们现在的强。我寻思着能不能混种,于是把沧州本地长势最好的棉田,拿了一批种子回来,结果混种的结果是越种越差……唉,真是气死我了。”
老咸鱼不惜仔仔细细说明自己的一次次失败,见张寿听得专心致志,他就苦笑道:“我这也是气不过。像那些番茄、红薯、花生之类的东西,哪怕是最初口味差异,可种个三五年,最终就差不多了,只有这棉花,我都记不得折戟过多少次了。”
这一次,朱二没了嘲讽老咸鱼的心情,他扪心自问,要是换成自己,有可能这么锲而不舍地只为了种好棉花?就连朱莹,亦是忍不住说道:“想不到你还有这样的耐心。”
张寿则是又好气又好笑。要知道,后世大陆棉——民间大多称作为美棉——引入中国的时候,据说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最初那简直是官府拼命推广,民间却是哀鸿遍野,非但没成果,而且常常会少收甚至绝收,甚至辛辛苦苦种出来,所谓的洋棉还不如中棉。
而在那时候,从官府到商人到民间,不知道多少人投入进去,简直是遍及全国的大规模试种,动辄十吨种子,老咸鱼真的就靠一个人在推进这么一桩足可称得上伟大的事业?
之前老咸鱼既然说,后来还几次让人从海外给他带过种子,显见是有常年漂洋过海的人作为帮手,那么,那么,某人的那个菜园子,真的只是他自己亲自照料,没有外人在?
可种地这种事,朱莹朱二这样的千金和公子不知道,他却是知道的。
哪怕只是一两天不管,浇水施肥且不说,光是杂草和虫子就能把菜园祸害得一团糟!尤其是棉花这种容易遭到病虫害的东西,杂草丛生很容易引来各种虫子,没人伺候根本不行!
张寿正这么想着,就只见老咸鱼突然朝他看了过来,他气定神闲地与人对视,直到人非常不自然地把目光避开了去,他就知道,老头儿到底还是心虚。
当下他也不揭破人这点鬼把戏,笑眯眯地说:“你手头大概有多少棉籽?不会就刚刚我看到的那一包吧?”
见老咸鱼踌躇着不说话,他就自顾自地说:“据我所知,这种海外过来的植物,刨除咱们这儿从来都没有的番茄那些不提,像棉花这样有本土品种的,一旦把海外品种和本土品种随意混种,哪怕外来品种再优良,种在一块的结果往往很糟糕。你是从哪听说混种的?”
虽然不知道张寿这据我所知是从哪知道的,但老咸鱼还是吞吞吐吐地说:“我听说,把不同品种混种在一块,授粉的时候捣腾一下,也许能培育出更好的种子……这好像叫杂交?”
张寿险些一口老血喷出来。这时候,他已经没有一点怀疑了,能在这时代习惯于用这样的名词,却又不是穿越者——那么,老咸鱼必定得到了当年太祖皇帝的某些遗泽。无论是资料、人脉还是其他什么的,总之这绝对是一个不能放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