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柳进房通禀时,沈溪正在伏案查看地图,闻讯打着哈欠道:“看来靖远伯不打算借兵给我了……如此我等只能先动身南下,到朔州跟湖广兵马汇合了。”
云柳关切地问道:“大人,走朔州一线不是之前就定好的么?为何听你言语似有遗憾之意?”
沈溪微微摇头:“我本想走沿长城一线的官道,详细查看大明西北之地战略部属,之前两次到西北,都无缘实地勘探,老是道听途说不是办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这次若依然混混噩噩,到延绥后怕是无法在脑海中形成整体脉络,下一步施政也就无从谈起。”
云柳非常理解沈溪这种心态,他属于那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性格,不把问题弄清楚誓不罢休。也正是这种严谨的态度,在沈溪这里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秘密,就连鞑靼人的战略部署也无法瞒过沈溪。
云柳问道:“若靖远伯不肯借调人马,我们是否要冒险走长城内侧的官道?”
“不了,我可没打算以身犯险。”
沈溪摇摇头,打定主意道:“我们还是先到朔州,与湖广兵马会合,然后再西进走长城内官道,重点勘察榆林卫一线长城防御情况。看来此番履任三边总督,不像之前想象的那么简单……”
第一六七三章 首辅不好当
沈溪十月二十九到宣府,冬月初六在朔州与八百湖广兵及一千民夫会合,初九领军抵达偏头关。
从朔州到偏头关,沿途经过大段长城,沈溪用心观察,想知道大明最严密的关防是何等模样,但随之而来就是满满的失望。
弘治十六年战争结束,大明用了两年多时间修筑长城,可鞑靼人损毁的城墙太多,就算大明倾尽财力进行修复,许多地方依然只是残垣断壁。大明最坚固的边防,如今只剩下一些碉楼发挥作用。
进入秋天后,北方天气严寒,民夫都不愿意在这种寒风刺骨的时节出来修筑城墙,许多地方建到一半便停了下来。
沈溪将一路所见所闻,写在自己准备上呈朝廷的奏本中。此时他对京城内的情况所知不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差事上。
奏本写好后,沈溪命令驿站的人以加急方式送往京城,而他自己则继续领兵往延绥镇而去。
京城收到沈溪奏本是在冬月十四,此时朝廷发生变故已经有半个多月,谢迁从最初一再推辞到后来不得不承担起首辅之责。
司礼监和内阁都换了人手,司礼监由刘瑾主政,谢迁为内阁首辅,谢迁之下的阁臣发生变化,在朱厚照、刘瑾一再坚持下,焦芳率先入阁,稍后王鏊入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