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1页

“李相以为,介时,这吃人会是何等的模样?我们的确可以说,死后哪里管他洪水滔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问题,可是这个问题已经在我们手里出现,我们不去解决它,难道要交给后人吗?”

“这和之前苏州知府,鄂州赵承佑捂盖子,越捂越严重有何区别?”

“难不成等到大唐上下皆怀念唐太宗的时候,才追悔莫及吗?”

李纲拱手说道:“是臣着相了,这日记里,写的内容太过骇然,臣自以为见过了大风大浪,世事沉浮,猛然间听到如此暴论,才一时间才乱了心神,官家圣明。”

赵桓点头,略微有些怅然地说道:“小病不治,大病难医,若是到了病入膏肓的时候,再去医治,岂不是为时已晚?这病症已经有了,那朕、你们公卿都抱着耳朵不听,捂住眼睛不堪,闭上嘴巴不说,那朕和蔡桓公讳疾忌医,有何区别?”

蔡桓公讳疾忌医是个典故,说的是扁鹊三次觐见蔡桓公,次次都在警告蔡桓公生病,蔡桓公就是自满不应,最终病入膏肓,再寻扁鹊,扁鹊已经遁走。

赵桓看着朝臣们掷地有声地说道:“所以朕才会从律法开始,这反剥削的核心,不能动摇!”

“官家圣明。”诸位朝臣们倒是山呼海喝这件事上,达成了一致。

赵桓看着朝臣们,总是觉得哪里不太对劲,但是有不知道哪里不对劲,他琢磨了很久,也没有个思绪,索性暂且放下。

“李尚书,塘口又没钱了。”赵桓切入了下一个议题,何栗送到京中的札子,朝臣们都在看了。

其实塘口的问题,在赵桓看来,就是大宋朝整体的发展,跟不上塘口的发展速度,作为最合适的港口,塘口的发展速度甚至比津口还要快上许多,它的发展领先于整个大宋朝,以至于塘口无钱可用。

换句话说,就是塘口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大宋朝印钱的速度,并且是远远超过,才出现了如此问题。

“官家,户部这边因为今年岳将军突然停了进兵,原来在大鲜卑山矿山的一些投入可以转移到塘口去,这边能挤出来一些银钱。”李弥逊带头表态,既然官家亲自问询,那他要是说没钱,他这个尚书就算是干到头了。

毕竟国帑真的有钱。

范嵊站了出来说道:“官家,其实户部的账面上还有些钱,但是眼下是缺粮,臣听说连黄龙府缺粮,都是岳将军和韩将军自行解决的。臣以为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海粮司,专门管理海粮。”

王禀一听这话眉头一皱,盯了范嵊一眼,这话的挑拨之意,连王禀这根木头都听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