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太上皇回京的典礼一定要办的大气,同时也让太上皇感觉到体面。让整个大宋知道,朕十分欢迎太上皇回京这事。然后,再安排禅让大典。”
“当时太上皇离京的时候,就下了一道禅让诏书,这不够。还要安排朕三推而不就的戏码。”赵桓安排着。
赵桓如此安排,只是为了继承正统,现在赵构在南方搞大事,自己得先把这正统的名分占了。
只要站住了正统的名分,他赵构做事就是四个字,束手束脚。
比如他要是想要趁着汴京兵力虚弱,围堵汴京,因为大义正统,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他赵构,就不能放心的围攻汴京。
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赵桓一向讨厌,他喜欢讲究实效,而不是搞什么大典,做什么庆祝,还有三推而不就,这种事,都是虚的。
但是这也是成本最低的方式,只要站住了正统的名分,在民间,他赵桓对赵构就有了压倒性的优势。
这是民心的营造。
“官家,河内新兵营都建的差不多了。可以召集各州府送来的新兵了。”李纲说道。
而赵桓终于回过神来,点了点头,拿出了种师道的种家遗录,怅然若失。
要是种少保在,自己还有个商量的人,现在赵桓有些犹豫,不知道应该如何抉择。
本来他打算训练的是真正的飞军。
也就是那种能轻装简从,一个日夜飞奔上百里的那种飞军。
这支最高只有三万人的奇兵,用于支援,围点打援的时候使用。
可是现在看来不行了。
因为现在汴京必须常备一直至少十万人的精锐军卒,以防止赵构丧心病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