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虽大,好战必亡,是因为战争的消耗巨大,不仅会吞噬掉每年的收入,还会迅速耗尽多年积累的钱粮。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汉武帝时,征伐匈奴不过十余年,便将七十年的积累消耗一空。从襄阳起兵算起,孙策崛起不过十余年,而且年年征战,积累必然有限。

这次集结二十万大军亲征,是迫不得已的孤注一掷,还是志在必得的最后一击?

陈宫无法决断。

他曾经以为自己对吴国的新政很了解,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吴国的底线,可是现在他的自信动摇了,他担心吴国的实力远远超出他的想象,最后被战争拖垮的不是吴国,而是蜀国。

如果是这样,那他就是罪人,不仅辜负了蜀王父子的信任,还摧毁了大汉最后一线希望。

将来青史如何记载我?

陈宫思绪起伏,不知不觉到了南郑,进了城,来到公廨门前,下了车,却看到潘璋在门口候着。他眉头轻皱,停住脚步,整顿了一下思绪。

“何事?”

潘璋迎上来,低声说道:“太子等候陈相多时。”

陈宫没有多说,举步入府。随着年岁渐长,曹昂处理越发稳重,若无紧急事务,绝不会让潘璋在门口候着。这样做,会引起无端的猜疑,对军心士气不利。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陈宫尽量控制着自己的步伐,不让人看出心中的不安。他来到中庭,见曹昂正在院中踱步,身边站着一个年轻士子,有些眼熟。陈宫仔细看了一眼,发现是丁仪,顿时心中一紧,随即又笑了起来。

“原来是正礼啊,什么时候到的?”

丁仪上前两步,躬身行礼。“见过先生,我是刚到的。”

“是吗,我去桃花津送阮元瑜,怎么没看到你?”

丁仪说道:“大约是走岔了吧。不过我来南郑是私事,与阮元瑜无关,不见也无妨。”

陈宫看看曹昂,心中越发不安。他知道曹昂厌战,只是碍于父子情份,不得不然。孙策大概也想到了这一点,派丁仪来说降。只不过他低估了曹昂的孝心,这么做只会让曹昂更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