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舞奉上茶,孙策端起茶杯,浅浅的呷了一口,不紧不慢地说道:“治国当然有道,不过,我理解的治国之道可能与你想象的治国之道又有所不同。”
刘协苦笑。“是,姊夫行的是王道,我行的是霸道,有云泥之别,自然不同。”
“我说的不同,不是指王道、霸道的不同。”孙策放下茶杯,提起茶壶,往刘协的杯子里倒水。刘协的茶杯本来就有不少茶,孙策倒了一些便满了,但孙策却继续倒,一直到茶水漫了出来,在漆案上蜿蜒流淌,又顺着案缘滴了下来,浸湿了刘协的衣摆。
“大王,你这是……”荀彧吃了一惊,连忙过来阻止。刘协盯着已经满的茶杯,忽然若有所悟,欠身向孙策行了一礼。“惭愧,请大王指教。协当尽捐旧学,以纳新知。”
孙策目光一闪,心中说不出的惊讶。这小子还真有几分慧根,不做和尚真是可惜了。
荀彧也反应过来,诧异地看看刘协,又看看孙策,自嘲地摇了摇头。他自诩聪明,可是在这两个年轻人面前,他的反应有点跟不上。他招了招手,命人过来擦拭水迹。
“荀君,我能否向你请教一个问题?”
“不敢。”荀彧躬身施礼。
“你觉得治国之道在六经、诸子以内,还是以外?”
荀彧沉吟片刻。“不内不外。圣贤所言,便是治国之道,别无他义。只是旨约意深,我等领悟不足,便有偏差,难免得一漏十。”
孙策转头看着刘协。“你觉得呢?”
刘协很认真的想了想。“圣贤亦人,生于天地之间,所见所思虽逾于常人,毕竟不能遍览。且治国之道当因时而变,三代不同于上古,春秋不同于三代,于今有汉,又不同于春秋。圣人因时而作,想必也会受限于时代,有所不足吧。”
“陛下……”荀彧变了脸色,语气严厉起来。
刘协笑笑,有些疲惫,却异常坚决。“荀君,这里没有陛下,只有一个上下而求索的问道之人。”
荀彧不忍,一声轻叹,欲言又止。刘和走了过来,身后跟着两个侍女,捧着一些参汤、蜜茶,见刘协神情疲惫,连忙喂了刘协一些参汤。荀彧也喝了一些蜜茶,却压制不住嘴里的苦涩,只得低了头,将不安和叹息藏在心里。
孙策静静地看着,等刘协喝了参汤,精神复振了些,这才接着说道:“圣贤是不是人,且不去问他,反正孔子为汉制法这种事,我是不信的。尽信书不如无书,与其寻章摘句,一心想从圣人经籍中寻求治国之道,不如老老实实地做些实事,从最基本的问题解决起。于我而言,最基本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吃饭,二是安全。想吃饭,就要让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出足够的粮食。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说什么都是白费功夫。求安全,就要让自己有足够的武力,不惧任何人、任何形式的强取豪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