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说,朝廷的底线只有一个:不能与孙策决裂。

条件虽然只有一个,却有不同的层次,如何把握就看赵温自己。最好的情况当然是孙策称臣——哪怕是名义上的,交纳税赋——哪怕只是一部分;最坏的情况就是孙策自立,既不称臣,也不交纳税赋,只要不称帝、不开战就行。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赵温跳了起来,声色俱厉的指责为天子出这个主意的人,但天子却很淡定的说,这是他自己的主意。朝廷现在没有开战的能力,即使是自保也没把握,需要时间来休养生息,积蓄实力,所以绝不能激怒孙策,进攻关中。请赵温出使,就是因为赵温和孙策有过接触,有一定的感情基础,他又与张纮有一些交情,或许可以从中缓颊,多为朝廷争取一些好处。如果赵温不能受命,他只好另派他人。

天子很坦然,但赵温很心痛。无奈之下,只好接受了这个使命,但当时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为朝廷多争取一些好处,尽可能实现最好的情况,让孙策称臣,交纳税赋。

不过看到眼前这张纸,赵温知道自己太乐观了,反倒是天子比较实际,早就号准了孙策的脉。

案上这张纸上只有九个字:罪袁绍,立藩国,交州牧。

罪袁绍好理解。朝廷既然打算和孙策联姻,并做出了选择,而且袁绍矫诏的罪名证据确凿,都不用罗织,判他一个谋反都是绰绰有余。朝廷愿不愿赦免袁谭且两说,但袁绍身为逆臣,这一点无可更改。此诏一出,党人就算拥戴袁谭也要考虑一下名声,尤其是在袁谭基本没什么能力翻盘的情况下。

立藩国是给孙策名份,从此孙策自立宗庙,爵位传承不再受朝廷拘束,五州不再受朝廷号令,官员任免一概由孙策决定,百姓不再是大汉子民,而是孙策的子民。

交州牧最简单,看起来像是随便添上去的,只是为了安慰孙坚,成全孙坚的忠义。

赵温暗自松了一口气。这三个条件虽然很过分,但是还没击破天子的底线,至少孙策没有开战的意思,就算谈不成,应该也是互不理睬,不会立刻开战。况且交州、幽州同时生变,孙策若有余力,攻这两州也比攻关中更合算。可是与此同时,这也说明了孙策对谈判并没什么兴趣,谈不谈区别不大,反正朝廷现在也奈何不了他。

“孙将军这是要自立为王吗?”赵温故意虎着脸,摆出一脸怒意。

郭嘉淡然一笑。“是又如何?”

赵温语噎,一时不知如何接话。斥责,郭嘉会不会翻脸?不斥责,是不是太示弱了?

“孙将军行王道于五州,民心所向,百姓扶老携幼,襁负而至,不称王而自王,朝廷不同意又能如何?之所以将这个机会让给朝廷,就是想给朝廷留点体面,免去百姓刀兵之苦,也算积德行善,尚有余泽。”

赵温想起武关道上的灾民,心情越发沉重。郭嘉的话很狂妄,但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是实话。天下大乱,所有人都在整兵备战,恨不得从百姓嘴里挖出每一粒粮食,就连吃人的事都屡有耳闻,唯有孙策埋首经济,屯田,建作坊,兴工商,开办学校,又不惜公开印书工艺,致力于让每一个普通百姓都能读得起书。这不是王道是什么?百姓已经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选择,一有灾荒,他们就会自发地向孙策的辖区前进,这里就是他们心目中的王道乐土。

朝廷封不封,又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