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页

“陛下,如今我大明之辽东大敌,实为建州女真。而以前的时候,建州女真之强,只是强在其重装步卒。相对此等单一兵种来说,其实不足为虑,只是我大明未曾认真对待,被其壮大了起来。”

“建州女真之前奴酋努尔哈赤先是吞并了叶赫女真部,而叶赫女真部是以重骑兵闻名,由此,建虏军中补上了重骑兵这兵种。而后,建虏又拉拢吞并草原部族,得到了蒙古的轻骑兵,还攻打朝鲜,强征了两万左右的火铳手。另外,东江叛将的投敌,又为建虏带去了重炮和水师船队。由此,建虏军中各兵种皆已完备,实为我大明之劲敌也!”

卢象升说劲敌,其实还是为了照顾皇帝的脸面。要是说难听点,建虏军中兵种之齐备,其实是完爆明军这边的。

卢象升说到这里时,并没有自己一个人说完所有的,而是看向了洪承畴。

洪承畴会意,由他接着给崇祯皇帝介绍道:“除卢本兵所述之外,建虏装备之精良,也是花了很多心思的。其精锐之白甲兵,每逢战事,穿三层甲,防护力极强,刀剑难伤,箭矢难穿,很不好对付。”

“除此之外,如建虏之火铳,炸膛之事极少,做工皆很精良。还有建虏所用普通之长枪,也比我军所用还要长几尺。我军将士还没刺到敌人,建虏的长枪便已刺中我军将士了。如此种种,微臣说句不好听的,建虏之军械装备不但精良,且针对我军将士还特意改良过。每次战场上,我军在装备军械上都要吃亏不少。”

洪承畴的这些话,崇祯皇帝有的知道,有的是第一次听说,不由得很是吃惊。从这能看出来,建虏能崛起,确实是用心了的。

这么想着,他转头看向孙传庭,觉得他应该也有话说。

果然,看到皇上看向他,孙传庭便也恭声奏道:“不止如此,建虏对打仗的军卒,不但待遇极厚,且赏罚分明,军纪严明。就连名声最差的朝鲜火铳手,到了建虏军中之后,也变得骁勇起来,敢于正面和我军将士对射而不后退。”

说到这里,他便给皇帝举了个例子道:“奴酋皇太极当初以汉人为兵丁组建炮兵营时,一等炮手赏银八十两,二等炮手赏银五十两。而我军精锐之夜不收,一个月也不过二两银子而已。当然,这是极限,虽然不代表全部,可却能说明奴酋之魄力,也是如此,我大明之军卒,原本一触即溃之军队,一旦投敌,反过来攻打大明的时候,却是变得骁勇善战起来。他们所劫掠走的财物,奴酋也会分一部分给他们。这种种手段,皆是让人难以置信,这如何会是边陲蛮夷能想出来的!”

听到这种夸奖奴酋的话,崇祯皇帝并没有生气,而是认真了起来。

后世有一种观点,说满清最终夺取了天下,实在是偶然的机会太多,是走了多少狗屎运才中了这么大一个头彩。可一旦身临其境,这么仔细分析之后,崇祯皇帝却认为,满清最能夺取天下,并不全是运气。

要说满清很烂,只是大明蒙古更烂,这种说法其实也不妥当!

满清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只是一群蛮夷,就因此看不起他们,这显然不是正确的看法。以前席卷全世界的蒙古帝国,他们最初不就只是漠北的小部族而已么!到后世嚣张到有日不落帝国之称的英格兰,不也只是区区一个小岛国家而已么!

听着三个臣子的分析,崇祯皇帝在心中不由得对辽东建虏的认识,又更深刻了一些。

见到孙传庭说完,卢象升这边接过话题又奏道:“此次臣等能建功一二,实则不是我军实力胜过建虏,而是陛下运筹帷幄之功,远超建虏平时对我军的印象,才有了这个机会,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取得了这么一个胜利。真要比建虏强大的话,臣等早就把剩下的百姓救回来,把剩下的那些建虏消灭在关内了。”

他说这话,确实是真心实意,并没有一丝拍崇祯皇帝马屁的意思。如果不是崇祯皇帝,那明军就还是原来的明军,就算个别骁勇善战又如何,兵力不及建虏,照样会被建虏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