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彦博的眼中第一次多了些不满。
这种近似于调侃讥讽的话他不喜欢,而且他也不觉得新政是好事儿。
“陛下,新政看似得了不少好处,可士大夫们如何?”文彦博第一次表态来了。
赵曙坐直了身体,韩琦握紧双拳,眼中有寒芒闪过。
谁敢反对新政,就是我韩琦的对头!
包拯低头叹息。
“大宋的治理靠的是哪些人?”文彦博认真的道:“臣以为靠的是士大夫。可新政对准的也是士大夫,处处紧逼,这是要逼迫他们站在另一边,成为朝中的对头,这样的新政会如何?臣以为长远看,弊端丛生,是在为子孙埋下祸端!”
他这话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士大夫们是大宋的中间力量,是脊梁骨,新政就是打断了自己的脊梁骨,这个大宋能好的了?
而第二层意思更是隐晦,却很大胆:士大夫们因为新政在不满,现在他们不敢闹腾,可十年后,二十年后呢?一旦朝中出现重大变故,那些士大夫们会支持谁?到时候朝野分裂,国将不国。
韩琦冷冷的道:“不变等死,变了才有活路。你以为该等死还是走向那条活路?”
文彦博微笑道:“缓而行之,总有别的法子能解决那些问题。”
“如何解决?”韩琦咄咄逼人的道:“若是吕诲在此说这番话,老夫会用笏板抽他个半死。”
文彦博看看韩琦手中的笏板,嘴角抽搐了一下。
“若是司马光在这里说这番话,老夫会说他迂腐不堪。”韩琦分的很清楚,“但你文彦博却是做过首相的人,你应当知道大宋的危机何在,士大夫们一手弄出了这些危机,谁来解决?”
文彦博说道:“可缓而行之!”
这是旧党的一个主流想法,就是慢慢来。
“沈安曾经说过,大食过去有个地方,那地方不小,有一种大鸟,比之牛马大小,奔驰如风,脖子很长,看似很凶。可遇到了危险,这些大鸟就会把头钻进沙堆里,以为这样就能避过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