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个独辟蹊径的出题固然体现了那位不认识的出题的老先生学贯百家的气魄,但是同时也对答题的考生的眼界与知识涉猎面要求十分之高。
赵戎估摸着,此刻考场上和他一样看到这道题的学子们,应该大多数正在犯迷糊,说不定还在嘀咕……咱们儒家十三经里面有这句话吗?这到底是出自哪的?圣人们都是话精吗成天‘曰曰曰’整出来这么多屁话?
估计只有少部分像鱼怀瑾这样通读儒经的,或是对道家典籍有所涉猎的学子,能察觉到一些不对劲。
不过也可能……不少考生压根就没赵戎想的这些疑惑烦扰,直接把它当作没读过的儒家经义里的圣人言,反正圣人的话这么多,只要不是骂娘……咦说不定骂娘也有呢,所以能说出什么话来都不意外,然后大伙直接当场‘活学活答’了。
然而在试策中,理解错题目的出处,必然会忽视了出题人的考察意图,偏离答题的正确方向。
短短十息内,就审完了题目。
伏案的赵戎战术后仰了下,活动下筋骨。
什么叫学霸破题。
赵戎嘴角勾起一道自信的弧度,同时抬头观望了下四周,想看看其他人对这道题的反应,然而却发现……他似乎写的太快了,大部分学子们好像都还在写第一面的帖经斟词酌句中。
这……本公子有点寂寞呀。
然而接下来,赵戎很快就发现了他的转笔好像不小心影响到了旁边的几个学子。
后者投来或幽怨或不满的眼神。
赵戎默默停下了指间转动的笔,略微歉意的笑了下,继续低头,安静答题了。
理解了题目的出处与含义后,现在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破题。
并不是说题目是‘众人皆有余我独遗’,你就直接以它做标题,全篇‘复读’它的含义。
这种直接无脑使用的行为,是下下之举,改卷的先生们给分都是看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