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政治就是妥协,只有学会妥协你才会成熟,赵国栋不知道这句话是否适合自己,但是他也感觉到自己做事似乎这种瞻前顾后的现象比以前多了,这究竟是缺乏了原有的血性勇气还是更加稳健持重,恐怕来自各方的看法都不尽一致。
但是有一点刘拓也给他交换过意见,那就是当省长本来就是一个相当靠手艺的活儿,或者说就是一个促使人真正成长起来的磨砺,你既要保持自己观点不被干扰,坚定不移的推进自己的工作,同时又要考虑到来自另外那位大佬的感受和看法,如果二者较为默契和谐倒也罢了,如果不一致的情况比较多,那就更需要小心应对了。
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可能不瞻前顾后,怎么可能不三思而后行?
当个副书记不一样,站在这个位置上可以显得游刃有余,无论是省委书记还是省长都需要对你礼遇三分,尤其是在一二把手之间关系不算太和谐的情况下,他这种超然的地位就更为突出了,所以历来各级都相当重视这个副书记人选,比起其他常委来,这个副书记实际上就起着某种平衡石的作用,不允许出现独断专行的情况。
尤其是现在中央已经全面推行了减副政策,基本上各级党委都只设两名副书记,其中一名为行政首长兼任,另一人则为专职副书记,这就更凸显了这个副书记位置的不一般。
在很多情况下,如果党委一把手不在,专职副书记实际上也可以履行主持党委的职责,而并不一定要由行政首长来主持党委工作。
所以白一鸣这个位置就很关键,争取他的支持对于自己日后开展工作有相当大的益处。
但是白一鸣这个人个性很强,同样在认定的问题上也不会轻易改变,这既是他的优点,同样也是他的缺点,也许在一些观点相似的情况下,他会给予自己坚定不移的支持,即便是和凌正跃对峙他也不会在乎,但是一旦自己和他的观点不一致,那么也许他就会成为自己最大的阻碍,他不会像凌正跃那样可以在某些问题上和自己寻求妥协。
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也说不好,只能说走一步看一步见招拆招了,但是赵国栋还是相当欣赏白一鸣这种性格,从内心深处赵国栋希望自己也可以像白一鸣那样无所顾忌的评价和表明态度,但是不同的位置决定了自己不能,相信如果当某一天白一鸣坐到自己这个位置时,他也会一样有所改变。
这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无原则的折腰,而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所不得不采取的一种策略。
第四十二章 二对二的分析
“你怎么看白一鸣?”凌正跃披着一件厚实的大衣漫步在有些阴冷的山道上,两个人秘书都距离在十米开外,“听说他和赵国栋在党校学习时关系相当不错,许多观点也比较一致。”
陈英禄哑然失笑:“凌书记,你要说白一鸣和赵国栋私交不错,这可能是真的,听说当时他们几个在党校时关系很密切,我有一个战友当时也是那一届厅级干部培训班的,就谈到过他们几个,相当活跃,嗯,很有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味道。”
“哦?哪几个?”凌正跃来了兴趣,赵国栋这个人的政治观点显得有些模糊,虽然在经济工作中这个儿家伙屡有奇招,但是在政治观点上依然不太明朗,跟多的时候感觉像是随大流,而赵国栋颇得高层欣赏也是不争的事实,凌正跃不相信一个在政治观点上庸庸碌碌缺乏新意的角色会这样得高层的认可,或者就只能说是自己现在还没有真正分析透这个人,也许从他的政治履历上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来,而那一次中央党校培训班无疑是赵国栋政治上前进的关键一步。
赵国栋他们那一届名义上是厅级干部培训班,但是那一届厅级干部培训班有些特殊,实际上也就是后来所谓的中青班,来自地方上的基本上都是党委一把手,而来自国企或者院校的也都是进入了等待提拔的后备干部中的佼佼者,所以称得上是副省级干部的摇篮,在那一期培训班毕业之后,不少人在两三年内都步入了副省级干部序列,因此那一届培训班也是历届厅级干部培训班中最具影响力的一届。
“嗯,我听我那位战友说过,当时和赵国栋关系最密切的有吴元济、孙晓川,周登高也和他关系相当密切,后来白一鸣和阮岱青也和他们走得很近。”陈英禄一边回忆一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