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总理这样打趣,应东流也笑了起来,“总理,怎么说呢?您可能接触不太多,毕竟他是在我担任安原省委书记期间成长起来的干部,说一句不太客气的话,我对他有足够的了解,这位同志总能给你带来一份意外惊喜,在开展工作时候不但能够准确把握住节拍,而且还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绝不仅仅是擅长经济工作那么简单,而且他能合理安排部署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科学调度,服从大局,至于说政治日趋成熟这句话也非我谀辞,总理您应该也看到了他在滇南和发改委这两年多的工作表现才对。”
“唔,我知道了。”文国基点点头。
如果单单只是会搞经济工作,那像赵国栋这样的干部也不会引起轩然大波,恐怕也根本推不上这个台阶,正因为赵国栋表现太过优异突出,当然缺陷也很明显,年龄和经验问题,这样鲜明的对比,使得大家在对这个干部的使用上才会有这么大的分歧。
都说年龄不是问题,年轻是个宝,但是在正部级干部的使用上却不能不考虑这个问题。
人的成长和成熟都需要时间和经历来沉淀,这是客观现实决定的,太过于年轻使得他的心理成熟度还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来酝酿积淀,当然这只是普遍性的问题,在经历阅历相当丰富的情况下,一个干部的成长成熟也会超出一般正常人的成长速度。
建邦委员长对赵国栋很欣赏,好像是赵国栋在能源部工作期间给建邦委员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认为这个干部是一个可造之材,另外……
在任用一名高级干部上大家的观点都还是趋稳,但是不是就一定要按照一个定制一个模式搞一刀切,文国基也不认同这个观点,毕竟客观事物都是千变万化,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如果赵国栋的条件丝毫不逊于其他几位,为什么就一定要用年龄这个杠子来将对方拦下来呢?
看来关于这个同志的任用问题可能要等到政治局开会时才能确定下来了,这可是一个很少见的现象,关于一个正部级干部人选都会引起这样大的争议,这在党内高层还真的不多见,文国基脸上也露出一抹笑容,这一点本身也就证明了赵国栋的成功,至少庸人是绝不会引起这样的争议的。
应东流注意到文国基脸上浅浅的笑意,似乎是在思考什么,看来赵国栋的任用问题上牵动了高层不少人的心,只是他也只能帮到这一步了,赵国栋能不能站上一个新平台,那就要看中央高层的判断了。
第二十七章 偶然中的必然
“副主席,姜部长来了。”庭院里一派春意昂然,四月下旬的京里正是春光明媚的好时候,院子里浓荫蔽日,斑斑点点的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落下来,天井里一个古朴的石缸,几尾金鱼在里边摇头晃脑,老人饶有兴致的观察着,似乎要从这些小生灵的活动轨迹里获得一些什么。
“哦,姜华来了?请他进来到书房等我吧。”老人拍了拍手,似乎对被人打扰有些遗憾。
姜华来到书房,一股子书卷气扑面而来,摆在桌案上的笔墨纸砚一应俱全,一副宣纸展开,却是空白,大概是主人还在酝酿情绪,简单朴素的老式沙发临墙而立,姜华已经很熟悉这里的环境了,副主席更喜欢在这里办公和接待客人。
“坐吧,姜华。”老人喝了口桌上的净水。
“副主席,我是来汇报一下缅甸客人来访情况,这一次缅方客人规格很高,包括巩协总书记和多名中央执委,最重要的除了巩协总书记之外还有担任了国家计划和经济发展部部长的吴迪执委,这位执委是去年从能源部副部长上升任的,在巩协内也有很大影响力,前年曾经应邀访华,当时也是我作陪……”姜华介绍了一下客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