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齐鲁方面钢铁产业情况略有不同的是冀中钢铁产业分为南北两块,北边以唐钢为首,南边以邯钢为主,而这也是南北两大钢铁巨头宝钢和京钢对峙局面,宝钢已经实现了对邯钢的初步整合,而京钢则实现了和唐钢的密切联合。
处于各种因素尤其是京城赢得2008奥运举办权之后,中央就有意让京华钢铁迁出首都地区,而现在更是明确迁往冀中草碑店地区,重建京华钢铁集团生产基地。
但是冀中方面提出的方案中却明确排除了京钢和宝钢入主冀中钢铁产业进行整合的可能性,而是希望整个冀中钢铁产业统合在一个大型的冀中钢铁集团之下,这样可以在冀中省内形成一个特大型的钢铁集团,这既引起了京钢方面的不满,同样也让宝钢方面相当失落。
前期所作的那么多工作却因为地方行政部门出于狭隘的自身利益着想而遭到否决,无论是京钢还是宝钢都感觉难以接受,但是钢铁产整合是以发改委出台政策,具体推进则是各省政府来进行,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京钢还是宝钢都是有苦说不出,冀中省政府不会考虑你京钢或者宝钢的想法,也不会考虑唐钢或者邯钢的发展前途,它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省里边的利益格局。
“嗯,赵国栋的确有些魄力,这篇文章也敢发表出来,这是在打冀中和齐鲁两省政府的脸。”李永刚也不得不承认赵国栋在这个问题上的远见卓识和胆魄毅力,这个家伙不但挑战了国企,同样也敢于质疑地方政府,一般人是无论如何做不出这样的壮举来的。
“你们委里边对此有何评价?”萧春阳对于赵国栋是越来越感兴趣,他并不知道赵国栋对他同样也是越老越感兴趣。
“委里边好像都保持了沉默,但是司里边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地方政府和央企在利益博弈,这一次赵国栋站在了央企一方。”李永刚沉吟了一下才又道:“准确地说,这个家伙似乎是觉得哪样对产业壮大有利,他就支持哪一方,至于其他因素都搁在了一边。”
第一百三十章 推进
萧春阳瞟了李永刚一眼,不露声色的道:“永刚,你好像对这家伙的观感有所改变啊。”
“嗯,我原来也觉得这个家伙有点哗众取宠邀功媚上的味道,但是这两件事情我感觉自己判断上还是有些偏差,这家伙就算是真的是要捞政绩,但是至少也有点胆魄,敢于啃硬骨头,钢铁产业整合都说了多久了,谁都知道这是一个烫手山芋,谁谈到这个问题时都是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就是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或者就是说一些原则性的废话,真正涉及到实质性的关键性的具体性的问题时,大家都闭口不谈。”李永刚似乎也在琢磨味道:“但是赵国栋有点不一样,你看这篇文章虽然语气比较缓和,但提出的几点只要是业界内的都知道指的是什么,冀中和齐鲁两省省里边脸上怕都是火辣辣的,不是滋味儿吧?”
“那你判断他的这些意见中央会真正采纳么?”萧春阳也知道赵国栋不是头脑冲动的热血青年,他敢以署名方式发表这篇文章,那肯定也是得到上边许可,关键在于中央会不会真的按照这个意见来推进,想必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京钢、宝钢、唐钢、邯钢以及莒钢、济钢这些企业在关注,冀中和齐鲁以及京城、沪江这些地方政府一样在关注着,刊载出来也许就是一个风向,看看业界反应,至于会不会真正推行,还不太好说。
“这还不太好说,钢铁产业整合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同样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李永刚觉得自己这句话说得挺有水平,“那得看各方政治力量的博弈结果。”
萧春阳轻轻一笑,他很乐意赵国栋的心思被国内化肥进口权问题和钢铁产业整合所吸引,甚至有些庆幸。他一直对赵国栋有一种的莫名的警惕和惧怕,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怪异的感觉,但是直觉告诉他,这个家伙相当危险,而这种感觉在赵国栋出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之后达到了巅峰。
赵国栋的每个举动都会极大的吸引住萧春阳的注意力,如果说化肥进口权还好一点,那么钢铁产业整合和铁矿石谈判机制几乎就是直接涉及到自身利益了。钢铁产业整合那是京钢总部的为题,和京钢国际影响不算太大,但是铁矿石谈判机制以及进口渠道问题就事关切身利益了,问题是还不仅仅于此。
萧春阳一直有些担心赵国栋会强力干预铁矿石进口机制和谈判机制,虽然那并不是国家发改委的主责,那属于商务部,但是国家发改委肩负着产业协调的职责,而钢铁产业又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发改委一样在铁矿石进口机制和谈判机制上有着相当大的发言权,商务部一样需要征求发改委的意见,而赵国栋恰恰是主管产业协调的发改委领导,这让萧春阳很有点食不甘味睡不安枕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