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赵国栋在党校里学习这段时间里那又另当别论,作为中青班学习学员,你要想在雄才如云的学员中脱颖而出赢得上边的注意,没有一些惊人之举肯定达不到目的,只是这种方式却会带来持续的效应,当然,如何利用这份效应,让其为你所用,就要看你自己如何运作了。
赵国栋不是没长脑子的蠢人,也不是还喜欢热血冲动的少年郎,他现在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他这样做也应该是经过一番考虑的,蔡正阳无意干涉赵国栋什么,在这些方面本来就很难说清楚利弊得失,有利就有弊,有得就有失,就看你现在最需要什么,而为了这个目的你又可以付出一些什么。
在与宁法的电话中蔡正阳也感觉到了对方对赵国栋竞争安原省委常委的一份惊讶,虽然自己简单介绍了情况之后宁法一直没有吭声,但是蔡正阳感觉得到,宁法对这一事件还是相当看重的。
赵国栋去年的惊艳表现令人瞩目,而今年宁陵经济发展继续领跑,应东流甚至引以为荣,新能源新材料基地这一名头也隐隐有要落在宁陵这一在几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内陆城市头上,甚至彻底压过了一度因为引领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先锋的无锡。
宁陵的上佳表现自然会让国内政治体系中的各个群体注意到作为宁陵市的当家人,作为曾经在安原担任省长省委书记多年的宁法当然也不会例外,一个昔日不起眼的小不点,现在逐渐成长成为一个冉冉升起的新星,而赵国栋成功赢得了苏觉华对宁陵东寨机场项目的放行,这一举动同样也让宁法感到了来自对手的竞争。
这个时代本来就是一个竞争的时代,观念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先进的理念可以吸引优秀人才,而优秀人才更能创造和引领理念的更新,只有两者和谐融为一体,这个群体才能在目前国内政治体系中占据主流,才能发出更强的声音。
正因为如此,宁法没有拒绝蔡正阳在电话中的要求,只是说他需要观察一下赵国栋能否凭借自己的能力渡过安原省委这一关。
而现在赵国栋做到了。
第七十四章 反应
蔡正阳一直在琢磨宁法会怎么看待赵国栋。毫无疑问赵国栋的工作风格与宁法某些方面颇为相似,强势而大气,但是赵国栋还没有达到宁法那种挥洒自如的境界,这个赵国栋尚未走到那一步,尚未经历很多事情有关系,假以时日,这些都不是问题。
赵国栋在同僚的相处上也和宁法有些不一样,宁法更注重恩威并施,官威甚重,而赵国栋则更喜欢和同僚交流对话,总能寻找到一些合理的办法来实现自己和班子成员的齐心协力共进退,求同存异也是赵国栋最为擅长的一种策略,这与宁法不允许有不同意见的态度有些差异。
风格上的相似和差异并不能说明什么,关键在于赵国栋已经成功的崛起,而宁法似乎也有些要招揽赵国栋进入他们这个阵营,尤其是赵国栋在展现了他在经济上的理论功底之后,就更让人惊艳,这样一个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都属于出类拔萃的角色,又具有良好的远见和眼光,为什么不能拉入自己的阵营,让他逐渐适应本阵营的观点意见,为本阵营赢得更多呢?何况本阵营素以擅长经济工作出色,如果能够让赵国栋成为其中一员,无疑更会增添本阵营砝码。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才会使得宁法在这个问题上的踌躇。
现在出手似乎显得太过于露骨了一些,尚在安原省委常委会上讨论阶段,也的确不适合出手,只是苏觉华已然瞧瞧利用其在工作上的方便给了赵国栋大力支持,这份浓情厚意只怕对一直谋求将宁陵打造成为安原经济副中心和安东湘西地区的交通枢纽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支持,以赵国栋的性格,肯定会铭记在心。
蔡正阳甚至可以肯定,在谋求宁陵东寨机场闯关之时,柳道源绝对在其中发挥了作用,否则纵然是苏觉华即便是对赵国栋有些印象,也不可能随便接见赵国栋,并耐心听取他的意见,还为他大开方便之门。
苏觉华他们已经巧妙的赢了一局,现在就看宁法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