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没问题那是假话,不过我和县建行那边沟通了一下,他们见我们签下了这样大一个合同,还是比较支持,但是他们贷款额度有限,不大可能全部满足我们,信用社和合金会那边都能贷一点,但是都还不够,尤其是我们今年还有一些其他工程,所以看样子还得通过其他路子贷一部分。”
原本杨天培主张求稳,接下市交警支队和车管所以及机动车检测中心这一系列工程之后就不想在接工程,但是赵国栋坚持要求他要抓住这个时机继续承揽工程,借此快速壮大实力,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赵国栋这样急急忙忙的催着干什么,问赵国栋,赵国栋也只是回答,时不我待,得抓紧一切时间来壮大天孚公司。
杨天培见赵国栋态度这样坚决,也就壮着胆子接下了几个开发区内的工程,都是受市公安局这几个工程的影响而主动找上门来的,全部都是一些市级机关的办公楼和宿舍楼,其中还包括交通厅的两栋宿舍楼。
当然无一例外这些工程都是要求天孚公司先期垫资,杨天培见这些工程虽然也是要求垫资,但是付款时间却没有市公安局拖得那样久,也就一咬牙接下了这几个工程,也就是说整个公司这一年中活儿都被填满,连逢年过节都得加班加点。
“嗯,先干着,我还是那个意思,尽可能的接工程,保质保量保工期,至于资金问题,总会有办法。”赵国栋胸有成竹,实在不行完全可以向沧浪之水这边融资。
赵国栋粗略估算了一下,仅仅是这年这个夏天,沧浪之水保守的纯利润也应该在五千万以上,虽然不敢和孔府宴酒和太阳神以及和正在崛起的三株相提并论,但是五千万的现金流足以支撑起天孚公司的快速扩张步伐,而天孚公司也必须要抓紧这最后两三年时间快速壮大起来,唯有快速壮大起来才能在日后十多年的房地产盛宴中抢得先机,分得一块肥肉。
第二十二章 意外收获
沧浪之水的前程赵国栋不敢确定,饮料行业本来就是一个充满波澜起伏的角斗场,他只能凭借自己后世记忆中的一些依稀回忆来帮助它成长,但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大地上掀起的房地产盛宴他印象太深了,无论是二三线中小城市还是一线大都市,没有哪个房地产开发商不是赚的盆肥钵满。
而那个时代房地产商破产败落者更是屈指可数,由此可见那个时代这个行道中门槛有多低,而其中的利润率有多高,难怪连港台国外的房地产开发商都迫不及待的要加入进来分一勺羹。
最诱人的莫过于那所谓每年一度的福布斯富豪榜,房地产开发商总是牢牢的占据着其中相当大一个比例,房地产商们凭什么可以占据福布斯富豪榜中相当大一部分,无他,就是利用了土地稀缺特性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缺乏远瞻性政府决策,使得他们可以合理合法的攫取无数人为之辛苦一辈子的积攒。
赵国栋知道自己不是上帝,改变不了该来的大潮,随着97金融风暴的临近,中国经济也将面临巨大的考验,如何拉动经济发展,最终国家选择了通过房地产行业这柄双刃剑来带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既然无力改变,那就不妨享受,这句话好像有些语病,但是赵国栋却是这样认为的,与其让那些无良的地产奸商们来恣意攫取挥霍,还不如让天孚公司也加入进来,至少自己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天孚公司将攫取所得回报一下社会。
要想加入这场盛宴最大限度的攫取好处,那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只有拥有足够的实力,地方政府才会信任你,也就是说你才具备和地方政府联手合作的基础,而这一点现在正是天孚公司竭力想要打造树立起来的。
天孚公司起步太晚,根基也不够深厚,而今唯有加速发展,以最辉煌的成绩展现在地方政府面前,让他们感受到天孚公司的实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天孚公司可以参与到日后那利润最为丰厚的协议转让土地时代中去。
杨天培也隐隐知晓赵国栋的想法,但是他一直不太明白赵国栋为什么对日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如此有信心,尤其是在现在根本就见不出端倪的情况下,这样的冒险押注在他看来实在太草率了一点。
但是赵国栋代表着最大股东,而且前期赵国栋几乎每一步都掐着公司运作脉搏前进的眼光也让杨天培颇为信任赵国栋的看法,否则即便是赵国栋代表最大股东,他也不会去陪对方搞这种无谓的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