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栋,你小子甭给我在面前卖弄你的口才,说吧,你想干什么?”蔡正阳慢条斯理的搅动着咖啡,眼皮子都懒得抬。
“蔡哥,我刚才所说的你没听?”赵国栋吞了一口唾沫。
“听了啊,讲得很好,我就像是在听教授给我上一堂国际汽车产业发展史,请继续。”蔡正阳瞥了对方一眼,打趣道:“是不是觉得我在说反话?没有,绝对没有,我只是很好奇,你这脑瓜子里装的东西可真不少啊,啥话题你都能讲出一番道理来。”
“蔡哥,我现在不是江口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么?好歹也得为开发区发展尽一份心不是?”赵国栋挠挠脑袋,“这韩国大宇和安原汽车厂谈判究竟走到哪一步了?”
“搞半天你就想要弄这个情报?告诉你我真不知道,除了省上之外,国家经贸委也很关注这件事情,焦点应该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个是一期规模多大,二是国产化率比例问题。”蔡正阳沉吟了一下才慢吞吞道。
“怎么,有什么不同意见么?”赵国栋目光一动。
韩国大宇是韩国第二大企业集团,仅次于现代集团,其生命力可想而知,但是过于激进的发展策略以及一帆风顺的发展历程使得这个庞大的企业集团对外扩张的步伐迈得太快了一些,一直要到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韩系财阀企业才会真正感受到金融危机带来森森寒意,而这个时候正是他们昂首阔步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他们高丽人实力的时候。
不容否认韩国大宇在汽车产业和工程机械产业上具有一定实力和技术的,源于日本技术的韩国车继承了日系车节省精致的特点,加上符合亚洲人口味的造型,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一定成功也在情理之中。
赵国栋从来就不是韩国人的忠实拥趸,但是这个时候韩国大宇能够和老态龙钟的安原汽车厂合资无疑是一个双赢局面,无论如何这对安原、安都乃至江口都是一个难得机遇,尤其是在99年大宇集团崩溃之后,中国企业是不是可以不让美国人专美于前从中渔利呢?
第二十二章 追求目标
“在规模问题上,国家和省上主张谨慎一些,产能过大可能会闲置,影响合资效果,而韩国人的主要意图是在中国国内市场,暂时没有考虑出口市场,但是韩国人认为规模太小成本就会增加,主张第一期要建就要建成一定规模。”
蔡正阳想了一想,“另外就是国产化问题,韩国人认为目前安原汽车配件产业相当薄弱,国产化率过高不现实,产品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而国内汽车零配件产业比较发达地区都集中在沿海,运输成本也一样会增加,所以在国产化率上要求我们让步。”
“规模问题上我觉得可以适当放宽,但是作为交换条件,可以要求韩国人必须要将比较先进的车型和技术投入到合资厂来,中国市场不是二流市场,既然在中国合资生产汽车,主要销售对象是我们国内,那就必须要把最优秀的产品投放到中国市场上。”
赵国栋言词坚决,“至于国产化率问题,可以邀请韩国汽车零配件生产商来安原投资建厂,合资独资都可以啊,省政府也可以出台优惠政策邀请韩国、港台以及沿海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来安原建立分厂,这样不但可以解决国产化率问题,同时也可以带动安原汽车零配件生产产业发展。”
“我得到消息,一些规模较大的沿海汽车零配件生产厂家已经有代表来安都参加这一次贸洽会,看样子也是冲着安原汽车厂和韩国大宇合资一事而来,如果省上或者市上能够把这些零配件生产企业的代表组织起来,和韩国方面见见面,探讨探讨,一方面可以表面我们国内汽车零配件产业已经在安都扎根,完全足以承担起零配件国产化重任,另一方面也可以拉住这些汽车零配件生产厂家,让他们了解我们安都投资环境,促使他们尽快到我们安都来投资建厂。”
蔡正阳听得有些入神,他得承认这些问题他虽然也考虑到了一些,但是却没有像对方想得那样全面和深刻,尤其是提出解决的办法更是颇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