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7页

神情肃穆的谢四新,盯着佟国维继续说道。

“我周国上下正是有此清醒认知,才会甘愿以小事大,即便是明朝不认我周国,我周国仍然甘愿事大,为何如此?无外以恭顺换取吴国一线生机。要是自不量力,悔之晚矣之时就近在眼前了!”

谢四新的教训,让佟国维的心里泛起一阵苦涩。

大清也想事大,大清也想偏安于异域,也想恭顺大明。可问题是大明压根就不给他们机会啊。

这些年,他们可是没少往大明派人过去。为什么要派人?就是想通过称臣,通过认罪。换取苟延残喘的机会。

但是大明呢?

其实周国也不见得比他们强多少。这些年周国,可是没有少拍大明的马屁,可是对于大明朝廷来说,周国仍然是一个不存在的国家。

他们的卑躬屈膝,又换来了什么?

“国相所言甚是,这些年,国相辛苦了!若是没有国相,想来亦没有周国的今天,周国今日国力蒸蒸日上,全赖国相操持……”

对于佟国维的恭维,谢四新倒也没有反驳,作为周国的权臣,这些年他确实尽心尽力操持国事,周国能有今天他确实居功甚伟,甚至就连现在的大王,也是因为他的支持,才登上的王位。

也正因如此,他在周国的影响力之大,远超过外界的想象,它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权臣,他可以直接左右周国的很多决定。

不过现在任何恭维显然都没有意义。眼前的这个人绝不可能因为俩句恭维话。又把周国的国运压上。

“不知佟大人这次来,是为了何事?”

谢四新并没有继续客气下去,而是直接说道。

“要是佟大人是为了采购军火,本相倒可考虑一二,可若是其它,本相恐怕就爱莫能助了。”

相比于满清,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周国一直在仿制大明生产火铳、火炮,早在十几年前,就通过各种渠道聘请了一批明国的工匠,后来还引进了蒸汽机,现在绥德兵工厂铸造的火炮、火铳,尽管不及明国的兵工厂,但其质量却也属上乘,也是吴周能横扫天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