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这句话有些夸张,但同样清楚地表明了这个行当是一个什么样的暴利行业。受利益的驱使,自然会有很多人争先恐后地投身其中。
作为一个新船长,除了要在新水手的面前树立船长的威信外,更重要的是要去找货,这个很容易,每个港口都有交易所,那里有许多散商,与其它的商人运一船货不同,这些散商的货物是零散的,他们往往是连人带货一起上船,在船上,他们是额外的水手,到了目的地化身商人,在异域他乡打拼。他们中的一些人会从此飞黄腾达,但也有一些人会买埋骨异乡,但是对财富的渴望却驱使着这些人前仆后继地投向海外。也正是他们将大明生产的商品销售到世界各地,现在大明的是工商业发达,之所以越来越发达,也正是得益于这些小商贩。
作为一个新鲜出炉的船长,和许多新船长一样,王杰要给自己的船找货,船上的散商不能太多,多了会成为累赘,而且还可能会导致回程时船上水手不够,少了船上的货装不满,总之,这件事并不容易掌握。
不过对于已经成功出过一次海的船长,王杰还是安排好了一切,从广州启程的时候,船上有十六个人,七个带货的散商,然后像撒豆子似的,从河仙一路撒下到去,过马六甲、经南平,最后到了临海——这是吴周最大的港口,尽管大明并不承认伪周,但并不妨碍明国的商人来这里经商。
甚至因为这里拥有众多的人口,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明国商人来到这里。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选择在这里定居,毕竟,这里与诸夏并没有太多的区别。要是非要说区别的话,顶多也就是,大明并不承认这个国家。
可即便是如此,仍然不妨碍这里的官员对明人的敬畏。碣色皮肤的海关官员,说着一口生硬的汉语。态度谦卑而温顺。
“老爷是天朝来的?”
“是的,这是报关单。”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后,确认了双方确实是天朝船,而不是诸夏船,土人官员的态度更加谦卑的。
其实,那怕是诸夏的船,土人官员也不敢打扰——毕竟,他们是汉人。土人得罪汉,无过也要罚三分。在诸夏还不太明显,毕竟诸夏土人的相貌与汉人的分别不大,但在吴周,迥然不同的相貌,强化了汉人的特权。在这里肤色与相貌就是明人的特权。
“哎呀,王船长,要是不看人的话,临海和大明也没什么区别嘛,”
往商会去的路上,张三满好奇的打量着周围,他是第一次来吴周。和许多散商一样,为的就是在这里经商做买卖。
“一会到了商会,商会里会有人和你说这里的规矩,你可得记牢了,这里不是大明,别什么事都按照大明的规矩。”
“我知道,我知道,书上说过,在海外,咱们天朝人要有天朝人的体面……”
又是一个被书给哄了的呆子,心里嘀咕着,王杰只是笑了笑,等到了商会,会有人教他这里的规矩。
一路上,王杰可以感受得到土人的恭敬,那些肤色白净些的土人女子,甚至还有大胆的向他抛来媚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