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则两年,快则年内!”
王化行的回答,让玄烨沉默不语的坐在那里,一年、两年,对于大清国来说,看来是没有多长时间了。如果再不往西去的话,大清国恐怕到时候,连想要往西的机会也没有了。
“可,先生,即便是大清撤往西域,万一明军穷追不舍,到时候又该如何?”
抬头看了玄烨一眼,王化行反问道。
“西域距西安尚有不下五千里,如此万里之外,即便是其劳师远征,又有何惧?”
王化行的反问,让玄烨沉默片刻,虽说王化行的话确实有几分道理,可是玄烨在沉吟片刻后,还是开口说道。
“先生,学生前几日在家中得知,明朝已经修成‘铁马路’,那‘铁马路’只需数马,就能拉动十数万斤货物,若是明朝大修铁马路直至西域,到时又岂有劳师远征的道理?”
身为皇帝的玄烨自然比王化行了解的更多,“铁路”刚一筑成,他这边就已经知道此事了,自然也知道对大清的威胁。
“一路尽聚九州铁,熔铸几费炉中烟?”
道出这么一句从报纸上看到的诗后,王化行反问道。
“往西域五六千里,恐怕尽集天下之铁,也筑不成这等铁路,如此又有何患?”
这句诗是从明朝传出来的,一路费尽九州铁,既然如此,那铁矿能修的成吗?
第192章 游必有方
“社学者一社之学也,百又十户为里,里必有社,故学于里者名社学云……凡在城四隅、大馆统各社学以施乡校之教,子弟年八岁至十有四者入学,约正、约副书为一籍,父兄纵容不肯送学者,有罚有司……”
《皇明经世文编》
在崇祯之前,因为洪武八年正月高皇帝亲下谕旨“命天下立社学”,尤此大明开始了两百余年大兴社学,以恢复蒙鞑奴役时遭受重创的文化,也正因如此,大明的教育制度有可能已经达到了世界水平。而在江南等文教兴盛之地,其受教育广泛程度甚至超过20世纪前期的欧美国家。一般情况下,孩童虚岁八岁可以入学,而且村中大多数男童都会入学,即便是女童也会因为家中长辈教育,能够读书,写字,这也是明代小说流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