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页

“老三,让你受累了。”

“真,真不累,爹,你看我这,”

指着衣领上的军衔,魏道安解释道。

“这,这是正兵的军衔,一天有50文钱的津贴,若是打仗的时候,每天还有10文钱的战地津贴,要是升军士,即便是下士,到时候,每个月的津贴至少有3两五钱银子加上两石半米,到时候,养家糊口什么的,全都不是事。”

之所以这么说,他是想要籍此来向家人表明,他在部队里有前途。不需要家人为他担心,而且他现在也不觉得在部队里有什么。

“老三,你别以为你爹我没出过门,就不知道,想挂上这三个铜豆豆,恐怕没有那么容易,不定遭了多少罪,受了多少苦啊。”

见爹还是一副心疼的模样,魏道安便解释道。

“不苦,真不苦。爹,其实,我能当正兵,还多亏了当初您让我在社学里读了几年的书,若不是因为会写会算,也不会刚出新兵营,就晋了二等兵,两个月前,直接晋升正兵,爹,这忠义军和其它地方不一样,当兵的能写会算,才有前程,甚至将来还能读讲武堂,到时候,那可真就是官了,说到底,还是多亏了爹您的远见。”

与其它的军队不重视兵卒的教育不同,忠义军一直会用业余时间教授士兵识字,按朱明忠的说法“只有读书才能明礼”,只有让士兵读书他们才知道为何而战,为了激励士兵们主动学习,在忠义军中的“普及教育”的同时,晋升的标准也与其文化挂钩,像魏道安这样,在社会中读了七八年书的人,很容易获得晋升而且在部队中,往往也都是由他充当教员,这些能够读写文章、懂得数学的新兵,往往也是晋升军士的后备力量。

正是这种偏爱,才使得他晋升的很快。

“老三,你是说,会识字,就能在军营里头当官?”

魏风国看着儿子,目光中带着些期待,若是说先前还有些担心的话,现在听儿子说将来有可能做官,那态度自然发生了变化。武官也是官啊。

“嗯,会识字,然后训练再出色的话,通过讲武堂的考试,进讲武堂读一年的书,出来就是少尉排长,那可是正七品的官级。”

军衔对应有官阶,忠义军同样也不能免俗,尽管朱明忠参照后世的官阶,设立了将校尉士四级军阶,但同样也对应有官职品级。忠义军的少尉官格同知县,正七品的品级。

“那讲武堂是干啥的?”

“就是培训军官的学堂,谁都能考,考进去了,一毕业说是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