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长款之外,还有供骑兵以及海军使用的短款燧发铳。
当然,在民间以及其它明军的口中,这种十四年式燧发铳和之前改造燧发铳、燧发铳一样,都被称为“自发铳”或者“石发铳”而现在,标准化的名称就是“十四年式燧发铳”十头上是十四年式刺刀,身穿着新式式军装,牛皮制成的类似德式y带连接着腰间的牛皮武装带,腰间是两个大小相当的子弹盒。
看起来倒是很是威武。
“经略使,这种弹药盒提牛皮制成,内部浸油木作弹盒内撑,内撑上有三排二十九个弹药孔,可以装处二十九个定装纸壳弹,每人携弹量五十八枚……”
当王得云在那里作着讲解的时候,朱明忠全是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他注意到这两个弹盒,与他最初仿制日式明治三十年式子弹后盒不同,改变的不仅仅只是尺寸,在弹盒一边还有一个小盒。
这时王得云则指着弹药盒继续做着讲解。
“因为击发燧石与弹药一样都是消耗品,旧式弹盒在设计上并没有考虑这一点,所以士兵不得通过空出一个弹仓的方式装燧石。
而这个小盒子就是用来装燧石的。”
尽管当初朱明忠借鉴后世的武器携具设计了一套颇为先进的携具,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还是碰到了问题,现在对其进行改良,是为了更适应时代。
对于这样的改进,朱明忠自然持欢迎态度,甚至在他看来,这意味着军工厂正在一点点的扔掉拐杖,开始学习自己走路……
“这是水壶。”
王得云指着李富贵后腰间的一个圆筒形的东西。
“和过去一样,水壶是用竹筒做得,只不现在它更大了一些。
外面加上布套,可以让士兵方便使用背带背挂在身上,相比过去,使用更方便一些。”
那水壶的模样看起来倒是有点象后世德军的防毒面具盒,朱明忠暗自寻思着,竹筒水壶是千百年来,中国人野外行军打仗的标配,北方的游牧民族用羊皮水袋,而汉人就是用竹筒,只过过去对竹筒的大小没有要求,现在的要求是可以装至少15斤水。
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当然,现在还会通过浸油等工艺处理以保证它不至于因为长期使用而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