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着浪费粮食,还要千里迢迢运到本土,多不合算,直接卖给美国人算了,4000美元一个……告诉安达二十三中将,让他们尽可能抓活的,到时候赎金分他们一半。”
一听说有机会抓捕“会走路的钱包”,陆军上下如同打了鸡血般激动起来,安达二十三指挥的第18军隶属南方军,是从新几内亚方向转移过来的,一共拥有第20、41、51三个师团,再加上若干司令部和辅助部队,总兵力将近10万,算是一支劲旅,大部分兵力已在攻略萨摩亚、斐济、瓦努阿图等地时使用过了,唯独最精锐的20师团和军司令部本部一直待在圣诞岛上候命,眼看着海军每天都经手大笔物资,陆军早就看得眼红不已,奈何实在没任何理由索要,再加上他们的供应体系全是海军承包的,比起陆军标准已高了很多,那就更不好意思开口,现在听说有大捞一票的机会,如何肯放过?
为更好地抓捕更多“钱包”,安达二十三还可以将俘虏的几个军官释放回去,让他们劝说岛上其他官兵和平民不要继续抵抗,抓紧投降,等待“赎买”机会。不知是被日军的进攻吓破了胆还是对前途彻底感到绝望,到傍晚太阳落山前,日军抓获的俘虏(不分平民和官兵)已突破了12万,一个堪称瞠目结舌的数字。
日军对夏威夷的进攻不但打破了美日之间脆弱的默契,而且还对德美谈判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杜勒斯以为日军大举进攻是德国授意的,目的是为了压迫美国在谈判桌上低头,所以感觉非常恼火;而里宾特洛甫明明知道日本的行动与德国毫无关系,他也弄不明白为什么已围困数月,一直在从美国拿赎金的日本人不知道哪根神经搭错要开始进攻,但德方乐见其成,因此有意无意将行动往轴心“协调”的方向上引,这更加剧了美方的疑虑。
4月的日本进攻,5月的欧洲联合军演、未来的“高堡奇人”如同三座大山一般朝杜威政府压去。
4月17日,杜勒斯带着初步交涉成果回到了华盛顿,参联会气氛已相当凝重。
经过三天的交战,夏威夷岛最终落入日军之手,驻守岛上的部队和平民伤亡逾万,剩余的4万多人员成为了日军的俘虏,除此之外,大量的军械装备、物资补给成为日军囊中之物。
现在,只剩下孤零零一个瓦胡岛了,杜立特已经盘点过手中的力量,认为要想守住是不可能的,只能寄希望于多拖延几天。
而谈判的成效也很糟糕,德国除重申以前提出的领土和边界要求外,还提出了高昂的经济要求,表面上看要价没什么,但认真分析起来却是很大一笔钱,至少相当于一年军费,这是美国断然不能承受的。
这次还重点谈到了纽芬兰问题,美国方面暗示可以将丘吉尔政权安置在纽芬兰,形成一个邦联整体,但里宾特洛甫却直接予以拒绝了,甚至还表示:“德国和英国政府签署的备忘录指出,德国政府始终恪守一个英国原则,只承认伦敦政府为代表全大英帝国的合法政府,任何形式的两个英国或一英一纽、一英一加都是我们坚决反对的,如果美国坚持要容纳丘吉尔政权,我们认为可以让乔治六世加冕为加拿大国王,让加拿大自治领和大不列颠本土形成邦联……”
这样一来,美国赔上纽芬兰还不够,还要再搭上一个加拿大,这是华盛顿万万不能容忍的。
形势到了这种关头,虽然谈判还未破裂,但因为双方差异较大、实际上已维持不下去了,美国政府面临“欲战不能、欲和不甘”的局面,不过,命运关闭了一扇门后又推开了另一扇门,日本方面关于日美和平条件通过东俄这个秘密渠道又递送了过来。
“日本人这次发过来的和平条件倒是有不少诚意。”参联会小范围沟通会议上,马歇尔评价道,“赔款金减少了,夏威夷也没强要,只是作为索取新西兰的保证,另外的声明和口吻也略低于预期,当然我知道政府和国会是不会接受这个看似后退一些的条款,这些条件连我都不愿意答应,其他人怎么可能答应……”
金上将不评价条件本身,而是皱着眉头谈到了另外一件事:“日本人没有什么信誉可言,比德国人还不可信,德国现在为充当欧洲联盟霸主,很多时候还注意形象和吃相,即便要反悔或追加条件,总有‘恰当’理由,而日本人根本不在乎这些,以前能偷袭珍珠港,现在刚刚还和我们在交易赎买人员,转过头就能去攻打夏威夷岛,半点信誉也没有。就算是签署了和平条约,谁敢保证日本过几个月不打过来?”
大家都知道金上将是在发泄而已,“赎买”只是双方私底下的一些默契,既不是停战,更不是和平,日本有什么理由不打过来?至于以后,如果美国实力一直衰落,那日本不打过来是不可能的。
“但他们要新西兰,这完全不可能答应。”杜勒斯皱着眉头道,“表面上看,让出新西兰可以解除夏威夷的困局,但实际上是把合众国的盟友往敌人这边推,丢了新西兰就意味着丢澳大利亚,我们已丢掉了南非,可那至少还是抵抗到底、力战不支而丢掉的,如果用新西兰换夏威夷,就会丢掉所有盟国对我们的信心——反正跟着美国也会被抛弃,他们为什么不直接跟着轴心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