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将好奇的目光投向约德尔,想听他阐述亚马逊计划究竟为何物,后者在霍夫曼示意下勉为其难地进行讲解。
亚马逊计划其实就是征服并肢解巴西的计划,是霍夫曼对美大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实际上并未完成整个计划制定。非但没完成,连根本的战略意义和目标都是模糊不清的,因为对巴西有两个安排——或拉拢美国将巴西给美国保留,或拉拢英国将巴西肢解后塞一部分给英国,两者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
在约德尔看来,亚马逊计划现在根本还不能叫计划,与当初制定“白色方案”、“黄色方案”等具体作战方案相比,充其量只是个战役设想,否则这次也不会让克兰克带着最高统帅部的参谋去马岛询问曼陀菲尔等人意见并去阿根廷调查实地情况。按原定流程,该计划要在克兰克等人回国后充分阐述局势和情况、全面酝酿和部署后才能制定完整。
当然,亚马逊计划方向是明确的,核心思想是先在巴西南部四州煽动亲德势力暴乱并分裂,然后德国主力舰队在掌握南大西洋制海权前提下武装掩护2-3个德国师强行登陆巴西,同时在马岛方向驻军、拉普拉塔集团各国国防军力量共同配合下合力展开巴西攻略——或煽动巴西政变并转化为轴心阵营一员,或是肢解(部分分裂)巴西。
众人听后纷纷皱起眉头:巴西怎么说也是南美大国,如此庞大的计划难道三言两语在轻易间付诸实施?按约德尔的话说,现在计划根本还不成熟,计划开展的前提条件也不具备,其他不说,需要配合的拉普拉塔集团各国恐怕都还没做好准备吧?
好在大家知道元首在狂野霸气的表面之下其实很谨慎,从海豹计划制定过程中就可以看出来,元首对自身力量的估计和军事策略的使用有明确界限,在高加索放火也经过深思熟虑,当初看来很多的冒险之举——如昆古尼尔计划、马岛2万公里远征事后都成功了,他们静静等着霍夫曼给他们解释。
“我知道诸位很难理解这个决定,但我想说的是,你们具有德意志人的通病——太精细、太刻板、太执着于计划的完整性与全面性,稍微一点模糊与不确定性就让你们感到不安,战争难道是按部就班如时钟发条般精准运作的么?难道不应该在正确评估自身实力、对手实力并结合战场局势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展开的么?”霍夫曼笑道,“我一再声称,高级将领,特别是上将以上的高级将领要通读、精读三本书,你们都办到了么?”
三本书是霍夫曼一再强调的三本军事学著作: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鲁登道夫的《总体战》、中国孙武的《孙子兵法》,认为这是分别从政治、综合国力、军事三个维度结合起来考虑战略问题的重要著作。大家迟疑着点点头,在座之人可都是收到过元首签名的、由小羊皮封装的著作精装本——能拿到这些书的无一不被看做是元首心腹,其他人想要还没有。
“既然大家都读过了,那我就考考你们,你们如何理解《孙子兵法》中‘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最次伐兵、最下攻城’与‘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两句话?”
第一句很好理解,德军事实上已这么做了——为什么放着莫斯科、斯大林格勒这种指标意义的城市不打而专注中央战场突破、专注野外突击?用其他想法解释要费极大口舌,“最下攻城”一句话就把问题说透了。
后面半句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不过霍夫曼有自己的想法:“巴西是个很大的国家,国土面积甚至比整个西欧还大,不是靠一次或几次突击就能完成战略的。但所有人都知道,巴西道路条件很差,比公认条件最差的东线还差得远,甚至可以说巴西内部就不存在贯穿全国的骨干道路,这意味着什么?”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元首想表达什么,凯特尔和霍夫曼相处时间比较久,他试探性地问道:“这是不是意味着巴西其实不能算一个完整而有效运作的行政体,很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分裂?”
霍夫曼一拍手:“对了,就是这意思。巴西现在各地区间联系通过海路比陆地方便的多,本来我顾忌美军舰队实力还不打算用该法子,但现在美国人先是分兵被我们打了一顿,然后又把舰队部署在丹麦海峡,巴西海军上次就被吃掉了,换而言之,巴西附近海域制海权唾手可得!如果我现在让游击舰队去巴西,谁能拦住我们?”
众人迟疑着相互看了看,觉得这话虽有些托大,但并非毫无道理。
“当然,光凭海军是不够的,舰队再强大也开不上岸,但上陆军难道我们就怕了么?”霍夫曼走到大幅地图上,用教鞭指着巴西南部最南端的南里奥格兰德州道,“这地方面积28万平方公里,和意大利差不多大(30万平方公里),可你们知道才多少人口?只有16万多一点,而且60是德国或意大利后裔!一直都有国社党活动,无非被巴西政府禁止而已。这么大的地方,这么少的人口,是地理条件恶劣么?恰恰相反,这地方条件很好,北部属巴拉那高原,平均海拔在600-900米之间,不算很高;南部是平缓起伏的丘陵和平原,非常平坦,沿海多沙丘和潟湖,有良好设施的港口。这是巴西最重要的农牧区,大豆、小麦和玉米产量约占巴西全国的一半,稻米占四分之一,如果我在这里建立一个属于德意志人的国家,你们猜怎么样?”
隆美尔接口道:“那美国人就真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