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总统口气松动,金上将暗暗放下了心。
第二天清早,因为昨天和罗斯福讨论得很晚,睡得也比较晚,金上将还在休息,冷不防副官打来电话,用急促的语气说道:“长官,有突发军情,马歇尔参谋长提议召开参联会紧急会议。”
第018章 两万公里的远征(2)
金上将最后一个抵达会场,一看场面就“咯噔”一下,坏了!所有人都阴沉着脸,气氛压抑,罗斯福总统的眉头更是紧皱着的,他以为众人为太平洋舰队的战况担忧,刚想先说几句宽慰话,马歇尔已开口道:“现在开会,先向诸位通报一则重要情报。”
“四天前,德军占领列宁格勒。”马歇尔生怕他们地理不好,附带解释说,“列宁格勒原名圣彼得堡,是俄罗斯帝国的首都,苏联建国后将莫斯科定为首都,并将圣彼得堡改名列宁格勒——这是他们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沦陷一个城市不是关键,关键是,这个城市曾经历了2年的包围圈,一直坚持抵抗,前不久却突然被占领。”
“好吧,俄国人又捅了个大娄子!斯大林这次打算枪毙谁?”
“这不是大篓子,这是个危险信号。”马歇尔拿出几份电报,忧虑地说,“丢失一个城市本来无足轻重,但后面隐含的阴谋却很大。我们在莫斯科的观察员得到秘密信息——这是斯大林与希特勒秘密交易的一部分。”
赫尔的语气既忧伤又愤慨:“希特勒以推迟进攻并吸纳俄国难民为条件,换取斯大林让出列宁格勒并释放德国战俘。我们有充分证据表明,德军是看着列宁格勒俄国人撤退而不予干扰或追击的,等俄国人完全撤退后,德军接收了该城并得到了红军事先转移安置的2万多名轴心战俘。”
史汀生大吃一惊:“他们交换了战俘?苏德要秘密媾和?”
“是战俘交换难民,美其名曰人道主义,但情报显示苏德确实在秘密媾和,具体条件不得而知,有两个信号非常突出:第一,苏德两军前线战况非常复杂——从7月下旬德军大规模进攻战役结束后,在一个半月时间里,德军除调集物资、安顿难民外,前线处于停顿状态,未发动大规模战役,这非常可疑。德军进攻并不存在问题,各方面条件也具备,如果苏德没有默契,为什么条件适宜的夏季不展开进攻?41年,42年,德国都发动了强大的夏季进攻战役,而我们都知道俄国的冰天雪地不好惹;第二,观察员敏锐地注意到苏联国内对俄罗斯解放军、各东方国家的攻击宣传在迅速减少,而德国国内对布尔什维克的攻击调门也降低很多,几乎很久不再宣传要将布尔什维克彻底消灭干净的口号,我们认为这不是简单的巧合……”
众人不禁陷入了沉思:能让德军放弃有利气象条件而不进攻的,必定是足够的利益引诱,他们才不会认为德国元首神志不清——哪怕他真的神志不清,下面还有众多的参谋军官。有什么利益能让德国主动放弃进攻呢?那就只有斯大林投降,或者另一个委婉的说法——停战。
罗斯福的脸色十分阴沉:“虽然我们通过外交渠道努力保证让俄国人留在盟军阵营里,斯大林和他的亲密战友也信誓旦旦表示俄国绝不会投降,一定会坚持到底。但我们都清楚俄国人的信用水平很低,斯大林哪怕不是出于真心,为巩固自身权势和布尔什维克的统治,都可能答应希特勒的停战条件——反正撕毁条约对他们来说家常便饭。一旦苏德停战,我们怎么办?”
以苏德停战为前提假设,众人迅速推演起来,得出的一致结论是,一旦苏德真的媾和或停战,德军就会将目前在东线的几百万军队抽回去,哪怕不是全部抽调,抽回200万都非同小可——可有条不紊地执行登陆英伦计划。而英国内部的媾和声音越来越强大,一旦面临德军登陆的实质性威胁,很可能立即倒下。
“最坏的打算是,随着俄国、英国退出战争,中国也和日本眉来眼去,合众国很可能被迫孤军奋战。”李海迟疑地说道,“或许还能有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南非站在我们这边,但他们本身就需要帮助,所以……”
一想到孤军奋战的可怕前景,众人不由方寸大乱:即便美利坚在经济和国力上独步全球,孤军奋战的压力仍然太大,再两洋的地形都未必有利。
金上将忽然想通了,为什么总统昨天夜里对自己有关“先欧后亚”政策的悄然冲击视而不见,他肯定也在思考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