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夫想了想又加了一句:“列伊捷尔同志会坚守坦波夫,直到中央方面军的同志取得胜利!”
第132章 城堡(15)
蔡茨勒的估计还是乐观了些,即便有第4航空队协助,第2、第4两个装甲集团军的补给一直持续到上午10点才全部完成。这次补给完全是史无前例的,整个战场云集了2600多辆坦克坦克歼击车,另外还有1400多辆各种型号的装甲车,如果将这些兵力放在巴巴罗萨行动开始时衡量,差不多等于半个东线装甲部队的规模,现在居然被集中用于长不到300公里,宽不过200公里的主要突破方向,猬集起来的战斗力自然格外强大。
如果不是战前就储备了10个基数的油料再加随军行动的上万辆基于标准卡车规格建造的油罐车,光油料补给就能把后勤补给部门给逼疯了,即便这样,部分运力还需要依靠空军才能完成保障,陆军总参谋部总算是领教了推进速度大幅快于预定计划的“威力”——再早30年,这种推进速度够一战标准的部队打几个月的。
也正因为优势如此突出,将近20万人的两个红军集团军连一天都没能撑住,在持续将近30个小时的作战里,红军减员总数(毙、伤、俘)超过18万,而同期德军损失还不到1万(包括空军部队的损失),战果对比之下格外令人兴奋。
不过继续进攻米丘林斯克与坦波夫左翼防线时,部队感到敌军的抵抗开始显著增强,坦克与坦克歼击车出现频率越来越高,那些su-85、su-122歼击车给隆隆推进的德国装甲部队造成了不小麻烦,与此同时,红军伊尔-2强击机也冒死出动,不顾一切地攻击平原上的装甲目标,十几辆包括虎式在内的坦克都遭到毒手,直到bf-219迅速赶来击落这些强击机才算罢休。
随着红军抵抗能力的加大,德军推进速度显然慢了下来,伤亡也开始增加,下午4点钟,设在斯摩棱斯克的战役指挥部收到了一个不太理想的消息:空中侦查的结果显示,敌中央方面军部队正在集结,估计包括2个步兵集团军和1个坦克集团军正准备投入战场,但方向并不是当初战役设想预计得那样北上试图打通与坦波夫之间的联系,看起来更像是要西进。
“从这势头来判断,他们要去打卡拉奇。”蔡茨勒皱着眉头说道,“有点出人意料,不过问题应该不大。”
“卡拉奇?”霍夫曼愣了一下,“那儿是谁在防守?”
“霍特大将的b集团军群,确切地说,是意大利第八集团军。”
听到意大利几个字,霍夫曼的头就开始痛起来了——红军每次打不过当面德军就拿意大利人或罗马尼亚人出气,虽然大半年来这些精简过人员、优化过装备的多国部队一直战绩不错,但俄国人对意大利或罗马尼亚人始终享有心里优势,战斗力也能超水平发挥。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轴心盟军之所以最近表现还可以,基本是因为战区还有其他德国部队担任骨干,独立对阵红军时的表现需要打一个问号。
“那儿有我们的人么?”
“有2个步兵师,没有装甲师,哦……有1个意大利装甲师——公羊师,据说战斗力还不错,有将近200辆坦克,一半是4号,一半是3号,可能还有一个营三号突击炮。”蔡茨勒知道元首在担心什么,“这装备水平对意大利人来说已相当不错了。第八集团军整体反坦克火力也不差,前不久刚给过他们130多门50反坦克炮。”
虽然蔡茨勒的语气很放松,但霍夫曼对历史上因罗马尼亚部队率先崩溃而导致保卢斯所部灭亡的事记忆犹新,他又招来莫德尔和约德尔,听听他们两人对战场变故的意见,本来还要招呼魏克斯元帅,但为将战术迷惑进行到底,后者昨天已跑去奥廖尔一线坐镇。
莫德尔看了半天地图又认真思考了一番,最后说道:“意大利人的实力肯定比以前强,这毫无疑问!但卡拉奇的位置也很重要,不容有失。俄国人的思路和我们是一样的——进攻南北联结处,我认为可以考虑提前进行战役调整,莱因哈特上将的第4装甲集团军在合围坦波夫南翼后向南转进,去进攻敌中央方面军侧翼,南翼转由北翼第2装甲集团军暂时接手,等魏克斯元帅的东方集团军群到位后,再将坦波夫包围圈交给该集团军群负责。”
根据最初的战役设想,一旦进入围点打援状态,三个装甲集团军是不负责坦波夫包围圈的,那里会由东方集团军群负责围困,装甲集团军的目标是立足于机动优势力争歼灭红军援兵和机动力量,按现在莫德尔的调度,等于不考虑尽快解决坦波夫之敌而提前进入围点打援状态——而且这个援还不是敌人送上们来,还需要第4装甲集团军至少向南推进120公里主动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