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格斯点点头,表示懂了。
“给外交部发报,如果他们与犹太组织能达成一致,我提议在6月底完整地公布方案。”霍夫曼踌躇满志,“很多时候,政治协商比武力更能解决问题……”
第118章 城堡(1)
傍晚时分,霍夫曼在凯特尔的陪同下抵达了设在斯摩棱斯克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受到了莫德尔等人的热烈欢迎,除司令部要员外,魏克斯、约德尔、蔡茨勒等人早已在此就位。
斯摩棱斯克的位置很接近前线,特别是去年秋季主动放弃勒热夫突出部拉平战线后,距前线只有大约200公里,也就是坦克集群5-6天的冲击距离,中央集团军群有段时间曾将司令部设在明斯克,莫德尔上任后立即就将司令部位置前移至斯摩棱斯克——他的勇气可见一斑;魏克斯的东方集团军群编成后原本将指挥部设在基辅,因为这次战役要配合中央集团军群作战,他同样把指挥部带到了斯摩棱斯克,一下子涌进两个指挥部的人马,场面似乎有点拥挤。
霍夫曼对此倒无所谓,乌克兰文尼察大本营关门后,各集团军群指挥部的地位和重要性有了提高,蔡茨勒自己的指挥部放在了明斯克,不过一旦有重要战事开展时,他基本都会扑在主力集团军群司令部所在地,最近半年多他去的最多的就是设在罗斯托夫的南方集团军群指挥部。
说起来很惭愧,身为陆军总司令的霍夫曼已很久没有造访中央集团军群了,就连莫德尔本人,在其升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后,霍夫曼也没见过。不过这不影响元首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大家反而觉得现在这样更轻松自如,更能减少来自政治上的阻力与不切实际的要求,作战指挥体系也更为流畅。
看着人群中跃跃欲试的莫德尔,霍夫曼很满意,他喜欢朝气蓬勃的新生代,不喜欢容克军官们的温吞水——像魏克斯、龙德施泰德这样的老派军官他总觉得似乎有种隔膜在里面,不过老帅有老帅的好处,他们在协调各方面关系上比较得力,深厚的资历也让人十分尊重。所以霍夫曼把龙德施泰德摆在西线陆军司令官的位置上,让魏克斯元帅担任由大量东方国家部队组成的东方集团军群司令官,然后让莫德尔接替了魏克斯原来的位置。
将莫德尔提拔为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的任命是有很大阻力的——远远较历史进程提前了,莫德尔在资历上非常稚嫩——1938年他还是个上校!在人群中完全属于小字辈,别说与龙德施泰德、魏克斯这样的军中宿将没法相提并论,比起古德里安,克莱斯特、霍特等将领的资历也完全没法看,他晋升第9集团军司令官的时间也很晚,当初排在莫德尔前面有资格接手该集团军的将领超过15人,但最终莫德尔拔得头筹,没想到过了半年多他一跃成为集团军群司令官。
如果不懂什么叫火箭式提拔,看看莫德尔的晋升资历就可以看到了,如果硬要在陆军中找一个能相提并论的将领,那就只有蔡茨勒,后者晋升少将比莫德尔还晚。
不过霍夫曼没被这种意见所左右,他在发布任命时解释了原因:“现在中央集团军群的目标不是进攻,是防守!就莫德尔将军表现出来的勇气、决心和以往战绩来看,我认为他可以挑起防御重任。”
这一点大家倒没有疑问,德国国防军一贯以来的主导思想就是进攻,闪电战、装甲集群等战术都为进攻而生,论进攻能力,一批人抢着做第一,古德里安、霍特、克莱斯特都是赫赫有名的闪电战急先锋;但论防御能力,除了戈特哈德·海因里希似乎就只有莫德尔了,而前者对党的态度一直很不积极,再加上毫不掩饰的宗教信仰,属于被控制使用人群。即便霍夫曼本人对海因里希没有成见,自他以下党内四巨头都有不同想法,如果非要在两人中做出选择,党内一边倒地力挺莫德尔,就连蔡茨勒也认为莫德尔更合适些。
莫德尔的司令官职位就这样稳定了下来。不过军队资历还是很重要的,既然超规格提拔了莫德尔,对其他有功将领也不能过于无视,霍夫曼便进行了相应调整:由于南线兵力集中,霍特集群、克莱斯特集群在指挥上统一归南方集团军群控制,但级别定在集团军群一级,等于也变相晋升了霍特和克莱斯特的职位;古德里安和隆美尔虽然只挂集团军司令官的头衔,但因两人都得到了元帅节杖再加他们负责的战略方向算是独当一面、直接对总参谋部负责,因此也定为集团军群级指挥官;同样归属该级别的还有西线陆军司令官龙德施泰德元帅和后备军总司令勃洛姆堡元帅。
在陆军总司令之下,级别相当于集团军群级司令官的实权指挥人员一共达到10人,加上蔡茨勒基本就构成了核心班底。说起来,陆军的编制与人事制度是有特殊之处的——海、空军都有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唯独陆军没有副司令。不是不能设副司令,而是总参谋部在陆军传统中地位很高,要不是霍夫曼自己兼任陆军总司令,在勃劳希契时代,总参谋长哈尔德甚至可与总司令分庭抗礼。
霍夫曼一直在思考设立陆军副司令,他心目中比较理想的对象是曼施坦因,认为唯独只有他配得上“司令官中司令官”的位置,而且曼施坦因为人还比较圆滑,自己属于老牌容克世家,但与平民出身的新生代们关系良好,类似古德里安的刺头行为是干不出来的。但有一件事让霍夫曼颇为头疼——曼施坦因胃口很大,甚至在他看来已够得上好大喜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