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先生,几位副总裁可以保证,我们将与各位一起去迎接挑战迎接未来迎接最后的成功,因为我们的梦想是一样的……”

李思明发表了自己在自己的公司第一次演讲,这个演讲当然有了某些不可告人的技巧,在那些跨国公司老板和总经理的演讲中可以找出某些相似之处。

首先,要站在员工的角度,将自己也看作是公司的一位普通雇员,也是公司最大群体中的一份子,抬高普通员工的心理自我满意度。有技巧地吹捧,让即使是保洁员,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全公司不可缺少的。第二,要说“我们”。我们一起进步一起挑战之类的,要让员工感觉老板和高级管理人员跟普通员工的地位是相等的,好像公司挣钱真的可以跟老板对半分。第三,画上一个大大的饼。要让员工感觉有前途和钱途,为了这两个“途”早日实现,多辛苦也是应该的,因为那也是自己的事业嘛,如果自己最终没得到,那一定是你不努力,表现差的结果。

当兵打仗,一线军官们会高喊:跟我冲!如果变成了“给我冲”就成了另一番情景。这跟管理一家公司是一个道理的,用“我们”似乎可以消融天然的等级,看上去是一个团队。李思明对自己简短的演讲很满意,因为他调动了听众的情绪,从那些“得到重视”的职员们热烈的鼓掌声中可以看出来,尤其是那些大陆籍职员们在他口里听到许多新鲜的词和说法,那些国营单位的领导们讲话通常是冗长让人乏味,无非是艰苦奋斗、工作重点和思想政治工作之类的,三大点七小点。但是李思明的演讲的意思本质是一样的,不过听上去却让人觉得更激动人心,而且让职员们有当上了“主人翁”的感觉。

演讲的事情是李思明最擅长的,他怀疑自己是不是有做个“成功学”激励大师之类的潜质,要是有几千人,李思明发挥得一定会更好,不过他内心里觉得,不需要他去鼓舞士气最好。

“阿明,你讲得不错啊,很有鼓动性!”在办公室,大帅笑着道,“我准备编一本《李思明语录》,专门记载你的讲话。”

“你说这话不是寒碜我吧?”李思明愕然,“要不,就是你嫉妒我!”

“我嫉妒你啥?你所说的要是更实际更言之有物,或者发人深思催人奋进之类的,我倒是挺乐意编上那么一个小册子,在公司内部发行,就当是统一思想。”徐大帅反问道。

“有道理啊!要是咱们的公司发展壮大了,咱说的话做过的事不就成了成功案例吗?”

“你还真好意思啊!”徐大帅笑了,“我只不过随口这么一说,你还真当回事。”

“你原来是耍我啊!”李思明恼了。

第一百三十一章 名车保时捷

李思明语录?这只不过是徐大帅的笑谈。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被称之为语录的东西太少,需要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行。

如果仍在好莱坞,并且从事的仍是导演工作,那么李思明所说的话就有成为语录的可能,只要他的话有足够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取决于各个方面,有人有钱,有人有权,有人在某方面和领域有足够高的成就和地位,因而掌握了话语权,这就是影响力,没人会在乎一个无名小卒所说的话。但李思明选择了一条新的道路,如果他能达到他希望达到的高度的时候,他在这一行业才有发言权,才会因为自己的话而改变别人的行为。也只有达到那种高度,才会有人膜拜,有人效仿,才会形成类似语录式的东西。

就像华尔街最著名的或者最财大气粗的投资家们,他们的一句话甚至会影响股市的震荡,他们的生意经和投资理念,成为无数行内人士和希望成为行内人士的人的圣经。这些号称最精明的投资金们是各种名目宴会争相邀请的主角,因为人人都想利用这些场合从他们的言谈中寻找发财的机会——他们的话就是语录。美联储的主席大多数时候是个慎言的人,因为他害怕自己一不小心就会引起金融危机,有时他却故意放出风声,利用别人的高度重视,而改变金融市场上某种不希望出现的苗头,所以美联储的主席就是美国强大经济的总管,是位“经济总统”,他口中说出的话对全世界来说就是语录的东西。

同样的那些著名大公司的老板或者高级管理人员,所写的自传或者管理之道,也成了语录。李思明的公司才刚刚开始起步,路还远着呢,用后世一句广告词来说,才刚上路呢!如果有一天自己被人冠以“李思明成功语录”的东西出版,那就表明李思明成功了,李思明也就可以谢天谢地了。如果很不幸,失败了,则成了“失败反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