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也没留人,刘毅这次送来的书信中,可不只是要邓艾一个人,当然也没要朝中太多人才,除了邓艾之外,都是一些拥有技艺的人才,用刘毅的话来说,是那种专业性人才,或是墨家,或是法家,甚至小说家,去那边也是开办书院,教授弟子,跟云南书院、渔乡书院、墨城书院的兴致差不多,但这次去的人有些多,按照刘毅的说法,教授的都是基础知识,更深入的知识,需要去大汉的各大书院去进修。
隐约间,诸葛亮察觉到一些刘毅的心思,早年两人还在隆中的时候,刘毅曾说过一些类似的概念,书院分级,从教授最低的基础学问一直往上晋升,而朝廷则从最高等级的学府中挑选人才,优中择优。
此前刘毅显然也有这个心思,只可惜无论蜀中还是荆州,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一是当时的人才不够,二来吗阻力很大,那几家书院已经遭到很多人的不满,如果进入到全民读书时代,知识和书本不再是稀缺物资的话,恐怕会有很多人跳出来反对吧?
诸葛亮猜测,刘毅那边恐怕已经建好了印刷厂,大规模拓印书籍了,还真是不放过任何一次可能的机会啊!
诸葛亮对于这件事,不阻止,但也不支持,要做到这一点,很耗时间,至少要靠三代人齐心协力才能完成,这还是乐观的,但人终究会老,会死,若有一日刘毅没了,还有人能够接替他,将他未完成的事情继续下去?
就算有,继承刘毅意志的人,是否有刘毅的本事?这没人能够说清楚,诸葛亮选择做一个旁观者,刘毅能够成功最好,若不能……至少自己可以保他一命。
邓艾辞别诸葛亮,返回家中时,却看到了吕玲绮的侍婢在这里。
吕玲绮和邓母算是闺中姐妹了,几十年的交情,早年邓母还一直在刘家,照顾过吕玲绮很长一段时间,说是姊妹情深也不为过。
侍婢显然也认得邓艾,连忙躬身行礼。
“姨娘来了?”邓艾一边往里走,一边笑着询问道。
“是。”侍婢点点头,对着邓艾一礼道:“奴婢这便去通传。”
“不必了,这里是邓府,士载回家,怎的还要通传?”因为是城寨结构,而且要容纳整个长安的百姓,所以整个城寨的建筑比较密集,莫说官员的家,便是临时皇宫,占地面积也并不大,邓艾回来,在里面跟邓母叙话的吕玲绮自然也听到了。
邓艾朝着侍婢点点头,随即大步走进去,看到吕玲绮,连忙见礼。
“见过姨娘。”邓艾规规矩矩的道。
“你我两家也算世交,士载不必多礼,是我叨扰了。”吕玲绮笑着点点头,邓艾也是她看着长大的。
“夫人说的哪里话?”邓母拉着吕玲绮的手道:“艾儿是晚辈,给你行礼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