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来天前,田友明家鞠三娘生产,给田家添了个胖小子。但那时贾放正忙得焦头烂额,因此到现在才送上一声道贺。田友明赶紧称谢。
“对了,尊夫人和令郎,现在已经出院了吗?”贾放问。
他说的“出院”,是指出桃源寨的“妇幼保健院”,是一个专门建来提升生育安全,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地方。发起人是潇湘书院医学院的研究员张友士。
桃源寨原本只有两名接生妇,向来都是上门接生。谁曾想桃源寨在相亲大会和集体婚礼之后,迎来了婴儿潮。
婴儿潮对寨子的发展来说是好事,但随之而来的,接生妇是怎么都忙不过来了,再说这两位都是按照老黄历接生,一向战战兢兢地,唯恐出事。
在张友士的倡议以及贾放的大力支持之下,桃源寨新建了妇幼保健院,专事为妇人接生,另外也治疗一些常见的妇人病和儿科疾病,与后世的妇幼保健院相当相似。
张友士的医学院里有好些女学生,这些人便渐渐偏科,专事研究产科、妇科与儿科。
原本桃源村土著和余江来的移民,旧有风俗都是产妇在家生产,产后一个月不能见风。但是桃源寨向来以“移风易俗”著称,没有什么风俗是不能改的。
一旦妇幼保健院成功接生了一个、两个、三个……新生儿之后,名声就开始传扬开来。不知寨子里的人怎么传的,竟说是在那里生产是“万无一失”。
就像田友明的妻子鞠三娘,她入院时说是稍许有些不妥,生完之后又在保健院里养了七八天,田家人才把鞠三娘接出来的。
田友明这时便答道:“谢贾三爷关心,拙荆已经出院了。”他想起妻子生产的情形,忍不住又向贾放拜了下去,道:“多谢贾三爷,为全寨的百姓考虑,为寨中的家家户户考虑,这是大功德。”
贾放忍不住双手乱摇:“别,别客气,要谢尽管去谢张先生,去谢助产士们,别谢我,我都没出什么力。”
他虽然如此说,田友明却认定了这“妇幼保健院”这种名字只有贾放才能想得出来,非要感谢一下贾放,改天请他到自家喝酒。
好容易田家父子告辞,贾放终于有功夫低下头,好好看看水宪在信上跟他说了什么。
说来也怪,他和水宪已经有一阵子相互没见面了,但是总让他有种错觉,两人依旧像是水宪养伤那时一样,无时不刻不粘在一起。可能正是这互致问候的信件让他产生这种错觉的——他和水宪现在成了彼此的最佳笔友,没有之一。
信上他俩一般都是汇报自己这边的进展和身边发生的各个事件。
贾放把赵成的事情写给水宪知道,语气里颇带有几分遗憾——可能因为赵成比他“年长”,他便以为赵成是个成熟的大人,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贾放从未关心过这个年轻人的思想动向,导致赵成误入歧途,他也有一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