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页

这是乡民们朴素天然的环保观,毕竟大家都是乡里,不能因为自己的生意,让别人的营生给毁了。

再说,这“锦花”重新修了新纺机和织机之后,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留下的利润空间足够支持她们雇人来处理这些污水。

而“锦花”所在的卫星小城“青坊城”已经住满了在“锦花”和“红香”两处工作的人。

“红香糖坊”还好,是季节性的。田友明父子事先搭建了一些员工宿舍,忙季就大量招工,闲时就把这些宿舍都租出去。

而“锦花”则是一年四季的生意。这青坊河一带能够找到的住宿基本上都住满了,多出来的人没地方住,就只能在桃源寨中找老乡赁房子借住。

现在整个桃源寨的人口,从余江新乡民刚刚迁入时的五千人,增加到了六千人左右,包括自然孳生的人口,外地嫁娶进入桃源寨的人口,以及在此工作的外来暂住居民。

“锦花”的大姐们来找贾放批宅基地,要求再买上两亩地,给职工们盖职工宿舍。毕竟现在纺织厂非常缺人,现有的宿舍都住满,厂子大约只能开到七八成的生产能力。

贾放很赞赏她们这份为职工考虑的心思,心想如此一来,劳资之间出现矛盾的机会较少。

但是宅基地还是不能随便批,企业用地和原本就在桃源寨生活的居民们领取宅基地不能相提并论。

因此贾放收了“锦花”一笔土地出让金,并且严格提出要求:使用该片土地建设宿舍之前,必须做到“两通两预”,“两通”是通水和通沼气,“两预”是预先建设卫生设施和预先铺设各种排污治污管线。

这四点做到之后,“锦花”才能开工为职工们建职工宿舍。

除此之外,如果“锦花”将来想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占地扩建,土地出让金会翻倍。

“锦花”的妇人们对此肯定都有些小意见,但是她们也没法儿直接向贾放抱怨——因为贾放自己也是“锦花”的股东,她们多一分开销,贾放自己也会跟着少一分利润。如不是为了桃源寨的整个大局考虑,贾放是不会如此行事的。

“贾三爷,您就真的不能通融通融吗?”一个妇人半含怨地问道。

贾放微笑摇头:“不能——”

“那咱们这个厂,差不多就这样规模了。”妇人们忍不住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