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页

贾放听了一耳朵,随即又走神了。

历史上纺织技术曾经经历过几次飞跃,宋末元初时黄道婆从海南带回了经改进的棉纺技术,并且制作与改进了一系列纺织机械,从此让南方各地的手工纺织业迅速发展起来,同时棉花也得到推广,开始在多地广泛种植。

但是很少有人留意,元代中国其实就已经出现了水力纺织机,而且不只是在某一个地点,而是在中原各处拥有水利资源的地方多点开花。

这种水力机械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工业革命中出现的“先进机械”的各种特点,由动力设备、传动装置、和作业装置一起构成。世界上大多认为英国是工业革命的最早发生地,但也有人认为英国早期出现的水力纺织机,和中国元代的水力机械形式非常接近,很可能是由中国传入西方,由西方人研究改进之后投入生产使用的。

西方实现水力纺织,要比中国晚了四百多年。

但是中国的水力纺织机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没有继续发展,更加没有像英国一样,找到蒸汽机这样的稳定、持久的动力,替代水力,成为新的动力来源。

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的缘故。

尽管如此,贾放还是希望他的村民能够尝试一下水力纺织——毕竟中国利用水转碾磨的技术已经超过千年,纺织机则是在水转碾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将水力发动机带来的动能用皮带和导轮传送到织机上,一边转动纱锭,一边转动纱轮,从而完成捻纱和卷纱的工序。

水力织机,也是一样的道理。

他把这个想法略提了提,一群妇人登时又惊了:“您是说……您是说,用水车纺纱织布?”

但也有人表示对此曾有耳闻:“确实……俺小的时候,俺娘曾经说过,祖辈曾经有这样的织机。”

其他人也渐渐开始联想:“对啊,我说为啥村里留下来的织机都靠近水边,挨着磨坊。感情是……原来水车也能用来纺线啊!”

贾放猜想这些妇人的乡里可能也尝试过水力纺织。但是由于水力不太稳定,这种技术便渐渐消失,还是回到了手工。

但他的桃源寨里,水力资源是相对充沛的,即使冬天枯水季,青坊河的水也能提供一部分动力。因此他的建议是,在青坊河边选择一块地,作为纺织厂的场所。妇人们先把织机搬过去,等到厂房建好了就先开工。与此同时,由桂遐学带一个研发团队,尝试建设水力织机。

如果将来,这个纺织厂真的做到规模很大了,水力资源不够满足动力要求,可以到那时再考虑引入蒸汽机之类的替代动力。毕竟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嘛!

“我?我也可以吗?”桂遐学的反应,显示他并没有多少自我怀疑,相反十分跃跃欲试。

“可以!”贾放点头,“没什么难的。原理和水转碾磨是一致的,只是需要你着重观察大姐大娘们的织机是怎么工作的,然后将动力引入,替代她们的人工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