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崩是大事,当地必要上报的。越是这种事越要措辞谨慎,毕竟也是涉及“天人感应”的,一旦有什么不妥,就是袁老爷丢乌纱的大事。
袁县令一听就愁容满面,问:“本县有无人员损伤?”
李师爷摇头:“小桂从昨天开始已经去探问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里有伤亡的回报。”
袁县令闭着眼睛伸手抚胸,连声道:“那还好,那还好!”
李师爷却提醒:“关键是桃源寨那头……不知道情形如何啊!”
袁县令也苦了脸,嘟嘟哝哝地道:“桃源……都怪桃源……”他突然反应过来,连忙问李师爷:“那倒塌的两座无名山,是在武元县境内还是在桃源寨境内?”
李师爷答道:“都在桃源寨境内。”
袁县令再次长舒一口气,闭着眼睛抚胸:“那还好,还好——”乌纱基本上是保住了。
“你草拟文书的时候,一定要将这一条写仔细了,这……祸起之处不在武元县,而在桃源。桃源寨,以一未及弱冠的少年为封主,此人寸功未建,对该处亦放任自流,以至于天怨人怒……不能写‘天怨人怒’,你帮本官措个辞吧……要将本官的政绩写上去,本官曾亲临桃源寨,主持修造‘济民桥’……”
李师爷一一应了,突然想起了什么事:“您是说……那桃源寨的封主乃是一名未及弱冠的少年?”
袁县令点头,道:“原本是荣国公贾代善的封地,后来转给其子,贾放,在府中行三。年纪么,听说不太大,十几岁吧,肯定未及弱冠之年。”
李师爷登时倒抽了一口气,他想起当日青坊桥落成的那一日,桃源寨中有个少年,年纪轻轻略显文弱,亲笔为那桥题字,而旁人都喊他……贾三爷。
李师爷“咕嘟”一声,吞了一口口涎,心想:不会那么巧吧。
他强自安慰自己,绝不会有那样的人,国公府的少爷,千里迢迢跑去封地上为百姓张罗一座桥——那一定是管事,一定是个小管事!
两人正在商量,外头靴声霍霍,桂遐学大踏步进来,向县尊大人行过礼,开口道:“大人,已经清点过本县各处人口,确认俱无损伤。”
袁县令总算彻底放下心来,叹着气道:“侥天之幸,侥天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