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无事,烽堡还要在每日的初夜,放无色烽一炬,报告平安,故称之为平安火。
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可以说正是大秦真正进入西域,对此地开始掌握的最好佐证,在丝路上,也成为一大壮观景象。
拔换烽堡和丝路上的众多烽堡大致相同,基座成正方形,堡体为向上收缩的棱柱形,均为夯土建筑,夯土中夹有红柳枝并多用圆木构架。
拔换烽堡也称为拔换烽墩,远看如一座土墩,长宽各四丈,高三丈余,墩体上下穿架着四层直径海碗口粗的木桩。
二十里一座驿站,五十里一座烽堡。
有些重要的关隘要地,甚至每隔五里就有一烽墩。在伊吾郡,有一处要地,不过五十里地,却足有十三座烽堡相连。
换拔烽堡其实并不是新建的,他是早在汉宣帝年间,设立西域都护府兵,建立的烽燧堡线的一座烽堡,虽说历经数百年岁月,原堡早就近乎荒废,但大秦的拔换堡也确实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只是更加的高大而已。
拔拔堡的烽墩主体有四丈多宽三丈多高,上建望楼、烽台,下面还有一圈两丈的土墙围挡了一片地方,里面有马厩、水井、宿舍、仓房等,土墙外还有一条壕沟,土墙还有一座吊桥。
如此高规格的烽堡,正因为这里平时是一队巡逻骑兵的驻点。
徐烽率接到附近驿夫送来的求援信后,没敢怠慢。赵三是他们都相识的,那处驿站更是常有往来。
守在这荒凉丝路上,有时他们也会在不当值的时候,相互走动串串门,一起喝喝酒,聊聊中原,他会定期去驿站寄家书,取报纸。
“今日那支商队才刚走,想不到居然遇袭,我这就去传信。”
徐烽率负责此堡的烽燧,手下连他共九人,因此他这个烽率其实也就是个火长,还未入流内,但因驻守边地辛苦,因此能享受从九品下的军官待遇。
老徐是个急性子,登上望楼,立即向当值的烽子下令。
“立即燃烟,召唤萧队正带队回来!”
两名当值烽子问道,“出什么事了?萧队正一早才刚出去巡逻,这次出去,正常得三天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