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是军屯,军屯是隶属于忠武军的屯田,基本上每个军镇、戍堡、兵站,甚至是烽堠边上都有军屯,其田地由驻军以及军屯奴负责耕种打量。其所得屯田收获,三分之二留存于所在军镇戍堡的粮仓储存为战备粮,三分之一上缴到附近的大城中储备调度。
而除了这些直属隶属于军府的军屯田,还有另外的民屯,民屯就是节度使衙门下的官田,不过耕种之人则是百姓或官屯田奴,百姓屯田则是佃种交租,官屯田奴也是交租,不过租额不同而已。
这些民屯所收之粮,则是进入节度使衙和下面的各郡县,罗成同样是将所得之田租粮,划为分份,三分之一留县中粮仓,三分之一交郡中粮仓,三分之一交到节度使衙的粮仓之中。
靠着这军屯和民屯,现在各军镇和各郡县的粮仓都有粮。
而另一方面,百姓也仓中有粮。
府兵们还有自己的军人永业田和口分田,他们的家眷也有永业田和口分田,而那些移民来中原百姓,不少人也都分到了田地。就算是许多流放罪民也是为安东屯田十年满后,就可以把自己佃种的官田转换为自己的永业田和田分田。
当然,这还不算大量的公廨田、职分田、学校田等,这些田数量也不少。
罗成对整个安东道的发展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依靠辽兵守辽土,依靠辽人养辽兵。自给自足,不必依赖关内的供给,这样就不怕关内掐喉咙。
只有实现了自给自足,尤其是实现温饱过后,他们才有机会谈其它的。
粮食生产就是放在安东道的第一要务上,粮食自给了,有多余的粮食,才能谈发展、扩疆。
现在王子明告诉罗成,安东道在军屯民屯大力发展,以及均田授地并举下,粮食生产稳定,耕田数量不断增产,尤其是在混种之后,粮食产量更是不断的提高。
仅仅是军屯所得,就完全足够供军所用,而且一直都还有盈余积存。郡县粮仓里,也是粮仓满满。
更不用说,六郡十八县的九十个乡里,每乡的义仓里,带有地税性质的义仓粮也积储了不少。
正是靠着这些粮食,所有现在安东道的粮价比中原平稳的多,斗米不过二十钱而已。
按罗成的思路,要强军,先得有粮,然后得有钱,否则如何强军?
因此在屯田兴农之后,还得开展一些支柱型产业来发展壮大安东,比如畜牧业、比如边市的贸易,再比如矿产冶铁、造船、酿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