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拿到了具体的数字,说实话,这个数字还是有点少了,就算翻两倍,也不过才能为六千人提供保暖,但是大唐攻伐高句丽,又何止六千人的规模啊?这个数字乘以二十还来的差不多呢。
李毅又问了一下种子的情况,还行比较乐观,等到贞观十七年开春,种子能扩大五倍的种植面积,也就是五百亩地!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周王面圣
五百亩的话,按照一百亩六千人算,那就是能够为三万人提供保暖了,再算上之前的六千人,那就是接近四万人,前线的主力部队的话,差不多也就这个人数了。
李毅记得历史上,李二攻伐高句丽的时候,前线部队不到十万,剩余的都是辅助兵了,主要是吸取了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没有大规模的征集府兵,只是从前线征集作战的兵力而已。
不管怎么说,如果出征的日期能够按照历史上的日期来的话,也就是贞观十七年末出征高句丽的话,那么再为大军提供三万人份额的保暖衣物,那是绝对来得及的,至于之后怎么打,能打成什么样子,是否能够依靠着这一批棉花,救下更多人的性命,影响战局,那就要实际来看了。
实际上李毅估摸着应该不止五百亩地,毕竟官署衙门那边既然已经知道棉花了,那肯定会千方百计的去收集棉花种子的,只要自己把这些已经做好的棉衣,棉被,还有弹棉花的工具,纺织棉花改造的纺织机给带去长安城,只要证明这个棉花确实有效,能够大规模的生产,那就完事了,剩下的就交给李二了,李二对于胜利的渴望放在那边呢,不可能对棉花这种对极寒天气的神器置之不理的,历史上的大唐之所以没有对北方形成有效的统治,包括草原,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保暖的问题。
你看清末的时候闯关东,汉人大量屯边,现在最稳定的边疆地区就是关东了,你见过有啥幺蛾子没啊。
所以说啊,大唐对草原的控制力弱,说什么生产力不足啊,生存条件恶劣啊,文化不兼容啊等等,归根到底都是导致一个结果,没办法让唐人在草原上大量扎根,进行实际有效的统治。
虽然想要大量扎根,进行统治的话,需要从各个角度满足生存的保障,保暖只是其中一步,但是凡事总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把保暖的问题给搞定了,也算是一大进步吗!
让人背功那是不用想了,棉花这种东西本来李毅就已经跟着李二陛下汇报过了,这时候李二也让他全权负责了,这事情还是安安心心的汇报吧,李毅现在的状态已经是功多不压身了,反正你再来多少功劳,我都是一线生机,已经都快要到了放弃抵抗这种程度了。
当然了,棉衣,李毅给自己身边的人都一人留了一套,武媚娘,徐惠,公孙姐妹,桑巴卓,甚至连李雪雁那边李毅都给送去了一套,还做了几套棉被带着,一路上都能盖。
那边给棉花等一众东西都安排妥当,李毅就朝着长安城的方向去了。
因为有两个特使前后跟着催,李毅就算是想要在路上耽搁偷懒都不可能的,特使那边催的跟狗屎一样,左边右边疯狂的让李毅赶路。
大雪天的,前后不到五天时间就赶到长安城了,说实话,如果可以李毅是真的不想回来长安城的,唯一的牵挂就是母亲和高阳公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