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们都是朴实无华,老实巴交的人,老农的老妻自家里受到了周王殿下天大的恩惠,纵然大家身份悬殊,但是周王殿下是恩人,自己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报答才是。
于是这就来了官署衙门前了,见到周王殿下之后,这老农的老妻当时就要跪下来了,也幸亏是李毅反应速度快,赶紧给她拦下来了,李毅赶紧就说了:
老人家,您这是为何啊,若是为了您丈夫的案子,您放心好了,我们官署衙门在审理了,不会让好人难做,不会让坏人痛快的。
那老人家就感激涕零的说了:周王殿下为我等平民百姓做主伸冤了,农妇我原本听了洛阳城里传起来的流言,本已是万念俱灰,若没有周王殿下,农妇此时已然没有颜面活在这个世上了,我家老汉虽杀了人,但若不是情况危急万分话,他也不会与那人抢刀,若不抢刀也不会失手捅死,老妇虽然没什么学问,但也知道斗殴至死乃是死罪,只盼望着周王殿下能够体恤体恤我家老汉,念在他迫不得已,饶他一条性命吧!哪怕是流放三千里,也比死罪要好啊!若周王殿下能够开恩,老身愿为周王殿下打扫门庭,永世为奴。
那老妇越说心情越是激动,眼泪已经长串的往下掉了,与旁人来看此事只是饭后谈资,众人纵然同情老农,又如何能够了解到他家中之人急迫的心情呢。
李毅自然不需要这个农夫来王府当什么奴隶打扫门庭,看着比自己大两拳岁数的人哀求着自己,心里也是难受,忍不住就安慰说了:
唉,本来这话不该本王来说的,但老人家你放心吧,此事你的丈夫并未有什么过错,面对别人砍过来的刀子,我们总不能强求别人伸着脖子等死吧?拼死求活之心,乃人之常情,更是天理也,我大唐律法虽然确实有斗殴至死者死罪的规定,但法理不外乎人情,死咬一条一例这种事情绝对不会在本王治下发生的,此事案情我已查明真相,案件详情也送往长安,九卿会审之后,由天子定夺,本王的父皇爱民如子,此案中的详细情形,是非曲直,相信本王的父皇能够看的清清楚楚,老人家,你且放下心来,回去好好的打理田地,等着你家老汉回来敢在开春播种就完事了!
那农妇听到李毅这么说,整个人都懵了,原本自己是见到了周王殿下竟然如此体恤民情的青天大老爷,所以就鼓足了勇气,来央求周王殿下,希望能够禀明冤屈,为自己家里的老汉争取一个流放之行,总比死罪要来的强啊,哪想到周王殿下竟然直接就暗示了:
流放什么啊?回家等着老汉回来播种吧!
啥意思啊?无罪释放啊!古代刑法之中,虽然没有规定在斗殴之中的无限自卫权,但是为了补充漏洞,不枉害无辜,可是有着九卿会审的制度的,更加有死罪之前,一定要三奏天子,请天子顶多是否应该死罪,能否赦免,到了李世民这边,李世民直接改成了五奏了,也就是从定案到最后行刑,前后一定要五次奏请,每次奏请都要获得李世民的应允,到了最后才能执行死刑,可想而知在贞观年间,律法方面对于死刑的慎重。
古代人权或许确实不如现代这样完善,但是大家也不要觉得古代就是一个草菅人命的地方,一个帝国想要维持稳定,那就必须要保障国民的生命安全,若是帝国子民们都随时生活在朝夕不保,随时暴毙的边缘,谁愿意给你交税啊?谁愿意为你添砖加瓦啊?老老实实的等死啊?
所以说啊,像某些传言中在古代,动不动就被人弄死了啊,半点伸冤的地方都没有啊,那毕竟是少数,能够拥有随便把人弄死而不用受到刑法的权利的人,那已经不是寻常人了,这类人都忙着朝堂攻讦,争权夺利呢,哪有功夫来跟小老百姓们过不去啊,自找麻烦?送把柄给政敌?
更多的还是地方官员为老百姓们主持公道,惩恶扬善的,一般的权贵富户若是无故杀人,也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唐律》中减轻罪责的“八议”那可是相当严苛的条件,难能轮到一般权贵富户呢?
若非如此,那大唐版图之上,早就到处各地都是林登万了!还能创造一个贞观盛世?
贞观盛世,吏治清廉,百姓安居乐业,不是说着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