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页

归根到底,就在于御史们弹劾奏事不用付出任何的代价,也没有任何的责任,更加没有哪怕一丝一毫的监管,是与非,功与过,全都在御史的嘴皮子上,更在皇帝的一念之间。

想要遏制这一点,不让事态发展到不可控的地步,那就只能限制御史的权利,规范弹劾奏事的制度,严惩那些抱有其他用心,或者为了一己私欲来弹劾奏事的御史们!

说出来大家都懂了,但是具体怎么做呢?很简单,魏征就说了:

设台狱,受理特殊的诉讼案件,这里所说的特殊的诉讼案件,也就是御史们风闻奏事的那些案件,凡是弹劾的重大案件,御史台和刑部、大理寺组成三法司联合审理,大理寺负责审讯人犯、拟定判词,刑部负责复核,同时报御史台监审。如此一来,大理寺,刑部也可调查案件之中,弹劾奏请的御史是否有专擅弄权,以权谋私之嫌,御史台,刑部与大理寺,互成犄角之势,互相牵扯,既不阻碍御史台弹劾奏事,又能遏制御史以权谋私,更能梳理出更多的冤假错案,保护那些忠良之士,也让那些受到冤枉的人,能够有一个申诉辩解的机会。

如此一来,设立制度,分化权利,监管权力,三位一体到位,这个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

魏征说完了,李毅在下面听着那是心潮澎湃啊,看看,都看看,魏征大佬真的不是盖的,这次虽然被你魏征带头诬告了,但是李毅心里原本的那些怒气也都消得差不多,若是能以自己这件事情为一个契机,给大唐的御史台的制度带来一些改变,让制度变得更加的完善,让权力变得更加的可控的话,这就不是一个灾,而是一个大大的好事了。

俗话说得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不过这还涉及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皇帝的权利也被分化了!

第七百零八章 嫁妆

原本决定御史台的弹劾案的是皇帝,皇帝只需要和御史台达成共识就足够了,但是现在如果按照魏征大佬所说,再加上刑部和大理寺的话,那皇帝就还需要和刑部,大理寺达成共识了。

大家不要觉得当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这是相当片面的,往往想要为所欲为的皇帝,大多数都被大臣们怼的体无完肤,除非你决心当一个暴君。明朝就有一个皇帝,叫做朱高炽,他就是一个继位之后打算放纵一下的皇帝,真的就只是放纵了那么一下,在给朱棣守孝的时候重新了后宫嫔妃,被当时当翰林官员的李时勉知道了,翰林就差不多相当远编书的官员,不过是在皇帝身边编书的,职位真的小的不行,也就这么一个小官,抓住朱高炽这一点不放过,使劲怼,结果把朱高炽活活气死了。也是没谁的。

李二当然看得清楚看的明白,当即拍案就支持魏征的这个提议,牺牲一点自己的话语权,能够让御史台更加的可控,不至于走入歧途,还能够让自己耳朵根子清静一点,别一天到晚的一有事情就一大堆的御史来找自己喷,也该是时候让刑部和大理寺给自己分摊一点了。

皇帝既然都牵头说话了,那下面做臣子的自然不好反对,更何况这事情还是魏征大佬自己提出来的,听魏征大佬这么说,也是为了大唐好,而且还说得有理有据的,你能拿什么理由来反驳呢?

当然了,有些御史们脸上的表情就如同便秘了一样了,这能不便秘吗,等于在他们脖子上拷上了一个枷锁啊,看上去好像御史能够参与到审案的司法权利之中了,但是御史之前可是跟皇帝沟通就完事了,只要说服了皇帝,那是想弄死谁就弄死谁,旁人还不敢也不能说个不字,但是现在有大理寺和刑部的加入,情况就不一样了。

李二和魏征两人牵头,自然不敢有人站出来反对,这件事情就决定下来,并且交给三省来具体制定落实措施了,接下来就是其他的官员大佬们一起决定的事情了。

只不过魏征大佬这时候又站出来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