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页

说实话,他们开运河都没出事,但是就隋炀帝开运河,就开启了隋亡的开端,不仅如此,隋炀帝还因此背负了千古的骂名。

从古至今但凡是和这条大运河扯上关系的诗词,基本上都有拉上隋朝来鞭笞一番,很少有能见到例外的。

只不过隋炀帝给骂惨了,却也给后人们留下了大运河这个宝贵的遗产,起码李毅现在就在享受着这个血迹斑斑,堆满骸骨的遗产。

大唐这年头的货船没有发动机,在大运河上逆风逆流行驶时,就需要纤夫拉船了。为了方便纤夫拉船行走,人们在大运河上修建了很长的纤道,纤道由青石板、青石条垒砌而成,纤道为双面临水,它们架水而出,远望如同一条白练漂于水上。

拉船的时候,一队人站在岸边,一队人站在纤道上,就这么靠着绳子和人力,将一条条的大船或逆风或逆流的拉了上去。

当然了,李毅这会是顺风而行,倒不需要民夫来拉船,而且整个隋唐大运河也不是每一段都需要拉船的,这个还是要看实际情况来的。

飘飘荡荡的在大运河上待了两天,船队到了丹阳就不用继续走运河了,再走要去苏杭了。

下了船,李毅感觉腿都有点飘了,没办法,这船实在是太过于晃了,不仅晃,味道还大,最主要的是压根不能睡觉啊。

大唐这年头的船只,根本就没有拉在两柱子之间的吊床,所有人都是打地铺,身份尊贵些的,比如李毅这样的,自然是有床铺的,不过是钉死在船上的那种床铺,晃起来,直接给你摔床下去都有可能。

当然在大运河上,倒不至于晃的给李毅扔床下去,但是一旦起风了,也是颇为不好受的,好在也不是第一次坐船了,倒也能够勉强忍受。

从大运河上下来以后,李毅带着人马继续朝着西边寿州的方向去了,沿途沿着官道一直走,到了傍晚就进城,只消走了两天,就到了寿州了。

从洛阳到寿州,直线距离八百公里的路程,在大运河的帮助下,竟然前后四天就赶到了,说老实话,这速度就算是李毅也感觉到相当的惊讶了,虽然还是没有开车或者铁路来得快,但是这种行进速度,在交通水平落后的封建时代,已经是了不起的速度了。

李毅一路上自然也不是闷头赶路的,沿途也都有让城镇的官员们帮忙找下人,怎么找?简单,让公孙大娘往那一站,看一眼看清楚了,就找和这姑娘一样的人,要是找到了,就个带一句话:就说姐姐在家等她回来吃饭,快些回来吧。

这种找人方法固然是简单粗暴,但是这年头又没有闭路电视,李毅能想到的最便捷最简单的方法也就只有如此了。

就这样一直赶路到了寿州,寿州别驾早就在三十里长亭外恭候着李毅了,李毅没想到这寿州别驾这么热情,人家都是顶多十里长亭相迎,这寿州别驾直接三十里相迎,也是没谁了。

李毅的任务只是押运粮草,至于粮草运到之后该干什么,那就是人家别驾的事情了,和李毅关系不大了。